自己在大学行政岗位已经服务了25年,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前十年,自己的工作可谓是“听领导的”——“按令办事”、“按章办事”;中间的小十年,“看别人的”——“模仿国内的”“学习国外的”;最后的小十年,“反思自己的”——“自己的工作价值所在?”“大学管理的特殊性所在?”前十年,立足于“办事正确”;后十年开始逐步关注“办正确的事”。本书就是自己近十年的所思、所想、所悟的一些体会,战战兢兢地呈现给大家,不求在理论上有多大建树,但求对关心、关注大学发展,特别是在一线从事大学行政工作的同仁们,从中有些启发。
“管理出效益”,这一点在企业界已经是不争的事实,科学管理是企业驱动的三驾马车之一:资金、技术、管理。在大学又将如何?争议颇大:一方认为,知名大学是管理出来的吗?古典大学没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和专业的管理人员,大学也健康地发展了近千年;另一方则认为,大学从倒塌的“象牙塔”步入了社会生产生活的中心,时过境迁,大学需要科学经营与管理,当前世界各国的发展趋势越发地说明了这一点:各国政府都加紧了对大学的控制和管理。香港科技大学用几十年的时间走过了欧美经典大学几百年的发展路程,这些成功经验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我支持第二种观点,大学管理同样也是大学健康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管理的价值就在于创建“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制度环境和文化环境,实现“价值”与“效率”的统一。
在大学,学者们对“管理”一词尤为反感。其一,大学是推崇“自由”的地方;其二,教授就是大学,谁管理谁?谁是管理者?谁又是被管理者?为此,为了避免误解,“大学管理”一词在学界用得比较慎重,相比之下,“大学治理”一词出现的频率大大超过了“管理”一词,当然,二者在内涵上确有一定差异:一般意义上,“治理”主要指结构上的改造,“管理”则更倾向于组织的“经营”“运行”方面,在此不作具体的深究。本书内容涉及比较广泛,除了有治理结构的内容之外,更多关注的是大学内部的“经营”与“运行”问题,更多关注大学运行的特殊性问题,故冒天下之大不韪,起了一个《大学管理的理性》的书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