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疾病会严重影响到个人甚至他人的正常生活,因此需要治疗。对心理疾病的治疗可以分为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
一、药物治疗
心理疾病或精神障碍的药物治疗,是指通过使用精神科药物来改变病态行为、思维或心境的一种治疗手段。对于精神障碍,尤其是严重的精神障碍来说,药物治疗是主要和基本的措施。
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药物治疗的作用机制大多数是通过阻断脑内的多巴胺受体而起作用。长期维持药物治疗可以显著减少精神分裂症的复发。对于首发、缓慢起病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维持和治疗时间一般需要2~5年;急性发作、缓解迅速且彻底的患者,维持治疗时间相应较短;反复发作、经常波动或者缓解不全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常需终身服药。常用的抗精神分裂症药物有氯丙嗪、奋乃静、氯氮平、利培酮、奥氮平等。
二、心理治疗
对于心理疾病患者,以及康复期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辅助心理治疗对症状的缓解有一定的作用。所谓心理治疗,是指治疗师和来访者在建立良好关系的基础上,治疗师运用有关心理治疗的理论给来访者提供帮助,以消除或缓解来访者的心理问题或者心理障碍,促进其人格的健康发展。
(一)认知心理治疗
认知心理治疗是帮助人们认识和改变他们错误的思维历程。在认知心理治疗中,最有名的便是埃利斯(A.Ellis)的情绪ABC理论(亦称理性情绪疗法)。埃利斯认为,人的情绪问题主要是由不合理信念导致的。通常而言,不合理信念有三个特征:绝对化要求、过分概括化和糟糕至极。绝对化要求,指人们以自己的意愿为出发点,对某一事物怀有认为必定会发生或不会发生这样的信念。这种信念常常和“必须”“应该”等联系在一起,比如“同学必须都喜欢我”。过分概括化是一种以偏概全、以一概十的不合理思维方式的表现。例如,有的人生活中一遇到困难,便认为自己“一无是处”等。糟糕至极的想法是指如果一件不好的事发生,将是非常可怕、非常糟糕,甚至会是一场灾难的想法。这种想法会导致个体陷入极端不良的情绪体验。在理性情绪疗法中,治疗师要帮助来访者接受ABC理论的观点,同时与来访者的不合理信念进行辩论,帮助来访者认识到自己信念的不合理之处,进而放弃这些信念,减少当事人的情绪困扰与自我挫败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