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多年前,培根的“知识就是力量”,指引着人们在追求知识的道路上执着前行。人类必须依靠知识的武装,才能生成与世界对话的智慧,才富有力量。力量是什么?力量是人彰显出来的驾驭活动本领的大小和能力;力量是人的综合能力的外化表现;力量是事物价值实现程度的体现;力量是人左右自身命运的能量和资源。总之,力量是人由内而外彰显的改造世界的本领和能力。力量本于知识,但知识并不具有力量的上述属性,所以知识本身并没有力量,知识变成力量还必须经由一些逻辑转化的条件或环节,如与“行”的结合,与“思”的互动,与“物”的相互作用等。我们所说的力量是假设满足超出它本身的这些条件并实现了作用于现实的结果。其实,现实中存在着大量的“去行动化”,不能转化为现实的知识。这样静态存储的知识是没有力量的,充其量也只能说它是具备了转化条件的,具有现实可能性的潜隐的力量。
但这并不能改变知识构成力量的前提性。就是说,有了知识不一定能转化为力量,但没有知识就万万不能转化为力量。知识是“有之未必然,无之必不然”的必要条件,是生成力量必不可少的要素和逻辑前提。而当一种要素缺一不可时,“一”就是一切。所以人想要获取力量,首先必须拥有知识。这就要求我们读书。朱永新教授指出:“人类最重要的知识、最伟大的智慧、最伟大的思想,深藏在那些最伟大的书籍之中。因此,知识就是力量,意味着书籍拥有力量。”人类只有读书并通过读书,才能占有和激活知识,将力量植入心灵。
读书,就是在心里种下力量的种子。这是一颗包含力量的胚芽、基因或元素的种子。因为书是人改造世界的经验总结和智慧结晶,是承载人类创生的并得到精心阐释的知识体系的载体。它是以文字的形态将包含在实践中的人的力量转换成符码表征的存在。这样的存在虽然被虚化成了间接的符号,但它是源于实践的,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它是“接地气”的和“有根”的存在,所以才能如希腊神话里的海神波塞冬和大地母神盖亚之子大力士安泰一样,从大地里汲取无穷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