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胡克英教育文集》
胡克英是我国教育学界的老同志,新中国成立初期就在北京师范大学任教。1956年我从苏联回来,他已被调到中央教育行政学院,虽不常见面,但彼此认识。“**”结束以后,我们的接触就多了。我们共同参加了《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的编审工作,共同举办了小学教师研究班,共同参加了第2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学科评议组的工作。他秉性耿直,说话风趣,为人谦虚,待人和蔼。我特别佩服他的道德文章。他对个性发展和教学论特别有研究,而且有许多精辟的见解。过去他的文章一发表我就拜读,总能得到某种启发,今天系统地读了《胡克英教育文集》,更感到受益匪浅。
胡克英的教育思想具有时代性、超前性、实践性的特点。
一
他特别重视儿童的个性发展。他认为,“办教育不可目中无‘人’,不可把人的个性心理整体加以肢解——不可目中无完‘人’”。这里的“人”,是人的个性;“完人”即马克思讲的个性的全面发展,或者全面发展的人,是具体的德、智、体诸方面都得到发展的人,不要误解为抽象的人,是有个性的人,而不是一个模式的人。在《教育与个性发展》一文中他说:“如果说,60—70年代国际教育改革的主题是‘教育与智力发展’……那么,80年代后教育改革的重心势必转移到教育与个性发展’的主题上来。”胡克英同志总是把握着时代的脉搏,把最先进的教育思想介绍给中小学教师。他介绍苏联赞科夫教育与发展的思想,介绍日本第三次教育改革。他对国际上提出的“教育个性化”有自己的解释。他说,“教育个性化”与因材施教不尽相同,“教育个性化”的“战略目标指向:教人因其材(个性),教人尽(充分解放)其材,教人展其材”。关于个性发展教育,他有许多精辟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