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教育作为教育学科群体中的一门分支学科,它还很年轻,主要表现在至今对它的定义众说纷纭,它的研究对象和范围还不确定,它的研究方法体系还缺乏科学性。美国卡扎米亚斯和马西亚拉斯合著的《教育的传统与变革》一书,开头就提出一大堆问题:“比较教育凭它本身的性质是否已经是,或者有可能称作具有特殊方法与内容的学科?它应当集中研究教育的哪些方面?它与其他方面处于怎样的关系?它是否应该作为某一门或几门已经确定的社会学科或文科的附庸?在多大程度上,它可以从理论或者应用的观点来加以研究?”他们并没有回答这些问题,只是得出了一个简单的结论:“我们的主要论点是:比较教育作为一个研究领域,可以从其他学科划分出来,按照所研究的问题的种类,进行系统的学术研究。”也就是说,他们避开了比较教育的定义和研究方法体系的问题。的确,要回答上述问题并非易事。几十年来,比较教育学者在这方面做了许多工作,提出许多新的思路和新的方法,但不能说问题已经解决。
没有自己独立的方法论体系,很难说这门学科已经成熟,比较教育的困境就在于缺乏科学的方法论体系。当然,话又要说回来,并非借鉴别的学科的方法,就一定是别的学科的附庸。哲学的方法论是最高层次的方法论,各门学科都要以哲学的方法论为指导,但不能说所有学科都是哲学的附庸。有一点却是事实,即许多学科都是从哲学中分化出来的。当今学科向着分化和综合两个方向发展。分化出来的学科必然会带着母体的某种方法;综合起来的学科又必然会融合几门相关学科的方法。因此,借鉴别的学科的方法,不仅不是什么坏事,反而是一种必然的趋势,问题在于借鉴别的学科方法以后要建立起自己的方法论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