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顾明远文集.第八卷:顾明远教育口述史 顾明远教育演讲录

我在南菁中学

字体:16+-

南菁中学的前身是南菁书院,建于1882年。1903年重新制定癸卯学制(即《奏定学堂章程》)后改名为“南菁学堂”。学堂除设普通科,还设有农科和商科,是江苏省名校之一。可惜抗日战争时期被日本侵略军炸成废墟,学校被迫停办,只有少部分学生迁到上海租界上学。1942年学校由汪伪政府复办,校名改为“江苏省立第九中学”。那年我刚好上初中,就进入了这所学校。当时校舍破旧不堪,仅有的一座教学大楼被日军炸成了断壁残垣,只剩下几间平房。1945年抗战胜利,国民政府接管学校,恢复南菁中学校名。抗战胜利后第一任校长李天民,筹资盖了一座教学楼,因为是抗战胜利后建的,所以起名为“重光楼”。但除了校舍经修缮有所改善外,设备依然奇缺,物理化学课都是在黑板上“做实验”,因此我的物理成绩最差。

背景资料:南菁中学,前身是江苏学政黄体芳在光绪八年(1882年)创办的南菁书院。清末,这里是江苏全省的最高学府和教育中心,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曾产生过一定影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南菁中学曾是江苏省早期18所示范中学之一、江苏省首批办好的重点中学和江苏省首批合格重点中学;1998年上半年,南菁中学以高质量通过了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的验收。南菁中学百余年间,英才辈出,桃李满天下,共为国家培养了27000余名专家、学者、革命者和建设者,他们中有7名中科院院士,7名解放军现役将军,还有著名的革命家、教育家、医学家、工程师、书法家、音乐家等。[1]

中街上南菁中学老校门

南菁中学的校园一角

我的中学时代可以说是在中国最黑暗的年代中度过的。小学四年和初中三年我都是在日寇的铁蹄底下过着亡国奴的生活,高中三年又是在国民党当局专制统治之下过来的。幸而学校中有几位好老师,使我在青少年时代没有虚度年华。例如在初中一年级教算术课的章臣顺老师,他常常用图解法讲解四则运算,如讲“两车对开,时速不同,在一定距离内何时相遇”等此类问题,都用图画出来,学生就很容易懂了。另外一位是教初三平面几何的胡静莲老师,她那时才二十几岁,患有肺结核,但给我们上课时却总是精神抖擞,极富艺术性。考试时她常常出一些难题,但不计在一百分内,只是另加分数,第一名交卷也能加分。我非常喜欢数学,常常把难题做出来了,而且第一名交卷,因此我的数学成绩总是可以拿到一百多分。不幸的是,她在抗战胜利那一年去世了。出殡那天,虽然天下着雨,但同学们都去为她送行。高中的数学一直是吴菊辰先生教的,他讲课极富逻辑性,而且讲话很快,前后衔接,一气呵成,所以上他的课很痛快。但数学成绩不太好的同学就感到吃力,跟不上他的节奏。高中教我们国文的李成蹊老师、教史地的李庚序老师都很有学问,不仅课讲得好,而且人也很好,和蔼对待每个同学。值得纪念的还有一位音乐兼美术老师胡森林,他身兼两职,既教音乐又教美术。1949年前的中学一般都是这样的。他善于彩粉画,音乐本来不是他的专业,但他的音乐修养较好。当时只有一架风琴,但他的课上得有声有色,给我们讲五线谱,介绍各国名曲,使我们增加了许多音乐知识。他不仅在课堂上教我们,而且还在课下组织各种活动,成立合唱团、口琴队。抗战胜利那一年又辅导我们排练话剧《一颗爱国心》。我国著名指挥家,曾任上海交响乐团团长的曹鹏就是我们当时的口琴队队长。抗战胜利前夕他过长江参加了新四军,1949年5月上海解放军进城仪式上的军乐队就是由他指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