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际视野中的课程与教学改革:汉英对照

反思“知识建构论”的教学意蕴

字体:16+-

河北师范大学 潘新民

摘要:从知识形成角度,当前知识观上流行一种“知识建构论”。反映在学校教学中,与之紧密相连的知识获得观,随即强调知识不具有传授性,只有通过建构式学习,学生才能获得知识。细究此说法,显然与长期教学实践探索出来的教学规律不相符。分析这种学习观的出现,其理论根源就在于过分肯定了“知识建构论”的教学意蕴,而忽视了“知识建构论”自身固有的理论局限性。坚持以辩证唯物认识论为指导,对“知识建构论”予以反思,有益于重新认识知识形成和获得的机制。反映在学校教学中,则有助于澄清对知识传授的误解,以及认清知识传授与学生建构式学习观念之间相得益彰的教学意蕴。

关键词:知识传授 知识建构论 辩证唯物认识论

近年来,我国中小学课程与教学改革过程中,特别重视学生积极的、主动的、创造性的学习,这是值得肯定的好现象。然而在分析造成学生被动学习的主要原因时,有不少人认为是由于知识传授造成的。“知识建构论”的适时提出,正迎合了这种批判的需要。一时间,知识是建构的,不具有传授性,学生只有主动建构式学习才能掌握知识等说法,在教学理论与实践中甚为流行,仿佛不提建构,学生就无法掌握知识。针对这些认识,我们想提出两个问题供大家共同探讨:如何理解知识形成是建构的?学生建构式学习与知识传授冲突吗?下面拟就此作些反思和讨论。

一、对一种流行知识观所引发的教学现象的思考

知识观问题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它包括知识本质、形成机制、类型等多种问题的讨论。知识观是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它往往构成课程与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与前提。在当前的教学理论与实践中,从知识形成角度就非常流行这样一种知识观,即“知识是由认识主体主动建构的,它并不是客观的东西,只是主体的一种经验、解释、假设”(简称“知识建构论”)。在学校教学中,与这种知识观紧密相连的学习观就是:“学习并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1]。从表面逻辑来看,这种“知识建构论”,以及相应学习观是层层递进的,确实具有内在逻辑关系。但若对“知识建构论”及其引发的学习观进一步反思,其合理性就值得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