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际视野中的课程与教学改革:汉英对照

历史的回眸

字体:16+-

——对1949~1957年凯洛夫《教育学》

在中国的研究30年评述

北京师范大学 郑玉飞

摘要:凯洛夫教育学在中国一波三折的命运,启示我们思考:一个外域理论为何在中国教育界有如此戏剧般的经历?改革30多年来的相关成果从多角度研究了1949~1957年,凯洛夫教育学在我国的历史,也总结了这段历史留给我们的经验和教训。有研究者指出凯洛夫教育学理论贫乏,是工作手册式的教育学,也有论者指出,凯洛夫教育学是斯大林意识形态指导下的教育学,并不是苏联真正主流的教育学。但是,凯洛夫教育学提供的简便操作的教学程序,能够使教师的教学效率提高的事实谁也不能否认。不能只看到了意识形态的推动作用,而忽视理论本身的合规律性。关于凯洛夫教育学在我国的传播以及给予我们的经验和教训还有许多问题有待深入研究。

关键词:凯洛夫教育学 传播与学习 经验与教训

凯洛夫教育学在我国可以用“一波三折”来形容。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了学习先进的教育经验,我们引进了苏联的教育学,其中以凯洛夫的教育学为主,从1949~1957年,凯洛夫教育学在我国教育领域广为传播。从1958年开始的教育大革命,以及1966年开始的“**”中,凯洛夫教育学受到了彻底的批判。在21世纪初期,在我国进行新课程改革的运动中,教育界又一次掀起了对凯洛夫教育学的批判。

从新世纪初开始的新课程改革运动,是在西方先进教育理念的指导下进行的一场“哥白尼式”的教育变革。同20世纪50年代一样,全国教育界也掀起了一场学习国外先进教育理念的运动,不同的是学习的对象发生了变化,选择学习对象的标准发生了变化。为何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学领域的主流理论都是舶来品?这次新课程改革运动会不会与与凯洛夫教育学一样或有类似凯洛夫教育学的命运?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研究者们对凯洛夫教育学进行了深入研究,从不同视角出发,对凯洛夫教育学在我国的传播以及对我国的影响进行了探讨,梳理和总结30年来学者们对新中国成立初期学习凯洛夫教育学的研究成果,或许可以为现在教育领域学习外域理论时增添一些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