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焦虑的中国人

中国古代的学潮

字体:16+-

有人说过,研究久远的历史之所以困难,是因为材料太少。研究近期的历史之所以困难,是因为材料太多——材料太多,就仿佛听一群人七嘴八舌,最容易把人搅乱,从而弄不清楚发生的是什么。

好在我的重点是心理学,我可以避实就虚、避重就轻,忽略历史事件的细节,只从心理的角度,去做一些评说。这里就简单评说一下“闹学潮”。

闹学潮是一种群体行为,比较偏向于无组织的、情绪化的群体的发泄行为。人们对待闹学潮的方式,也和对待其他群体行为不一样,导致的结果也不尽相同,所以我们还是有必要对闹学潮单独进行一点心理分析。

心理学研究指出:群体行为发生的基本前提,就是有足够的人数。闹学潮的前提,同样也是要有很多学生——学生少了是不行的,必须有足够的数量,才能形成“潮”的那种汹涌澎湃的效果。因此,在先秦似乎没有什么可称为学潮的历史事件,就是因为学生的总数很少。最有名的、规模可能最大的私立学校是孔子的学校,那里历年的学生总数也不过是区区三千人。有名的稷下学宫学生总数也许会稍微多一些,但是也完全不足以用来闹学潮。因此,中国最早的学潮,也许应该说发生在汉代。黃现璠研究指出:“西汉博士弟子王咸为营救入狱的司隶校尉鲍宣,率千余太学生伏阙”,可能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学潮。东汉的第一次学潮是公元153年,清官朱穆惩治太监,被太监一党反噬而被捕。太学生领袖刘陶带领几千太学生请愿,静坐绝食,要求释放朱穆。学潮获得了一定的成功,皇帝虽依旧罢了朱穆的官,但是免除了他的流放和苦役。以后东汉多次发生学潮,最多的时候有三万多太学生相应,规模相当之大。汉代之所以能有学潮,就是因为汉代的教育规模很大,太学生数量数万,有了产生学潮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