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老年大学教学:理论与艺术

第二节 老年大学教学示范艺术的理论依据

字体:16+-

一、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

1963年,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Bandura,A.)等人出版了《社会学习和个性发展》一书,提出了观察学习理论。[1]他们认为,人类的学习,多数是在社会交往中,通过对榜样的示范行为的观察、模仿而进行的。在这个过程中,人们首先观察到榜样的活动,观察的结果在人的头脑中形成一种意象,这种意象指导着人们在处于与榜样的活动相似的情景中时,做出与榜样相似的活动。班杜拉把观察学习分为三种基本类型。一是直接的观察学习。指的是对示范行为的简单模仿。二是抽象性观察学习。指观察者从他人的行为中获得一定的行为规则或原理。以后在一定条件下观察者会表现出能体现这些规则或原理的行为,却不需要模仿所观察到的那些特殊的反应方式。三是创造性观察学习。指的是观察者通过观察可将各个不同榜样行为特点组合成不同于个别榜样特点的新的混合体,即从不同的示范行为中抽取不同的行为特点,从而形成一种新的行为方式。班杜拉还研究了观察学习的过程。(1)注意过程:对榜样的知觉。(2)保持过程:示范信息的储存。通过这一过程,是为了把榜样的示范行为,以印象和言语形态保存在记忆中,成为记忆编码,以便在以后实行这种行为时起着向导作用。(3)运动再现过程:记忆向行为的转变。这是把以印象和言语形态保存在记忆中的行为表象转换为行为的过程,也就是行为的实现过程。(4)动机过程:从观察到行为。人们并不把学到的行为全部表现出来,示范行为如果导致有价值的结果,就会增强观察者产生同样行为的倾向;如果导致惩罚或无报偿的结果,就会抑制或削弱观察者发生这种行为的倾向。

观察学习为示范艺术提供很好的理论说明。示范就是通过观察别人来模仿怎样学习的行为。观察学习则是学生通过对学习对象的行为、动作及它们所引起的结果观察,获取信息,而后经过学习主体的大脑进行加工、辨析、内化,再将习得的行为在自己的动作、行为、观念中反映出来的一种学习方法。示范艺术是把内隐的智力技能通过语言外化为可以感受、观察得到的活动过程,以便学生模仿学习。确实,人类的大部分行为是通过观察学习模仿而获得的,小孩模仿父母亲的声音和行为,少年模仿明星的发型和服饰,学生模仿教师的学习行为等。正因为人类具有观察学习的能力,所以人们才能不依靠尝试错误一点一点地掌握复杂的行为,而很快地学到大量复杂的行为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