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老年大学教学:书法基础

第二节 行草书的发展历史

字体:16+-

一、行草书体的形成

行书是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它是在隶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为了弥补楷书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识而产生的,大约出现在西汉晚期至东汉初期。行书历经魏晋的黄金期、唐代的发展期后,至宋代达到了新的高峰,并在各种书体中逐渐占据了主流地位。

草书的出现也在汉代,《说文解字》中说:“汉兴有草书”。草书始于汉初,其特点是:“存字之梗概,损隶之规矩,纵任奔逸,赴速急就,因草创之意,谓之草书”。

当篆书向隶书演进之后,人们自然地对隶书进行快捷简约的书写,这是草书出现的根本原因,随即于汉初出现了章草。其保留了隶书的横向体势,剔除了波挑的动作。后来,为了更加方便,笔画又增强了连带回绕,形成了以纵势为主的形态。到了唐代,狂草出现了,由于张旭、怀素的狂放不羁,草书成为完全脱离实用的艺术创作。他们的代表作有《古诗四帖》《自叙帖》等。

二、魏晋行草书

魏晋风度、玄学审美是中国历史上一种标志性的时代精神和重要的文化表现,产生于曹魏末年,延续至晋。魏晋风度是魏晋名士表现出来的哲学态度、处世方式和人格精神。士人们把政治理想上的绝望转向文学艺术而寻求解脱。此时新体的草、行、楷开始为士族阶层所接受。随之而来,其文字、绘画、书法等艺术门类也不同程度地出现繁荣景象。

(一)西晋时期

西晋的尺牍主要有两种字体,即隶书和草书。其碑刻、墓志的书写方式和字体基本延续了曹魏时期的风格,强调装饰感。此时章草已经出现。其中著名的书法家有:索靖、陆机、卫瓘、卫恒等。

索靖(239—303),字幼安,敦煌(今属甘肃)人。官至征西司马、工书法,尤擅章草。书史上将其与卫瓘合称为“一台二妙”。著有《草书状》,书迹有《月仪帖》(图8-1)、《出师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