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球视野下的陶行知研究(第一卷)

中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学说[1]

字体:16+-

一、他的教育哲学及其根源

陶行知是安徽歙县人。他的母亲在教会做工作生活,行知因此就在教会学校念书,成绩很好,由教会送到美国学教育。回国后,在大学工作并讲课。这时他只是一个教育家,还不是一个革命战士。民国十四年(1925年),中国大革命开始了。所谓大革命,就是大众的革命。大革命以前参加革命的,只是少数知识分子,新的军队和青红帮,加上海外华侨。这种革命,广大的农民没参加,手工艺人也没有参加,只能算是小众革命,大众还站在革命之外。因此这一革命对于教育所起的作用,也是从日本搬进来的资本主义教育,不久又以美国式的代替日本式的,陶先生的思想也没有根本的变化。因此陶先生的大名,还不是“行知”而是“知行”。大革命一来,把小众革命变成大众革命,而陶先生也变为大众的陶先生,其名字也革了命,乃倒转起来,改为“行知”。行就是做,知就是知道或认识。一切的事,不做就不会知道,所以做是第一,知是第二。过去做事的只是工农,知识分子不做事,只是念书。陶先生本是知识分子,所以他过去的名字,第一字是知,第二字是行。但到了工农大众革命开始,就把工作放在第一,念书放在第二,而名字就倒了。后来他又改成三个字的名字,名“行知行”,就是从做得到知识,又由知帮助做。那末第二个做就是有知识的做,不是蛮干和瞎干。由于不要蛮干、瞎干,就必须向人家请教和自己学习,因此陶先生就有教学做合一的主张。又教和学都是为着把事情做好,所以做是第一,即是行是第一。从行得来的知识,用来帮助做,所以最后又达到行,所以陶先生的名字始终两个字,都是“行”,只中间一个字才是“知”,只是一切行的中间的介绍人,即介绍古人的行,今人的行,外国的行和中国的行。写成书本介绍人们来学,或给人们来教。我们毛主席说的古今中外法,就是综合古今中外的行,并不是自己个人的行,和自己的行结合为一。陶先生说自己的行,如接本的砧木。砧木是有根的那部分,别人的行如纸条,是无根的一部分。两个结合,融化成一个整树,而不是两个树,这就是毛主席所说的理论和实际结合。实际是根,理论是从根上长出来的结果,仍是行。陶先生的名字为“行知行”,不是单纯的行,是综合古今中外的行之结论再合上自己的行。这里的行,比之盲目行,即蛮干瞎干的行高多了。行变为知是第一阶段,知变为行是第二阶段,知行互变,两个东西,根本上是一个东西,故名为知行合一,又名为知行一元化。只有高深的理论,才能看出相反的东西根本上是一致的。陶先生看出当学生的小孩子,可以当先生;又看出有学问的先生,还要向没有学问的学生学,把先生和学生的共同根本找出来了,于是把先生和学生并把教学一元化了。陶先生说一切人都是我的先生,又是我的学生,也是我的同学。先生和学生是相对的两方面,即有知与无知对立,年长的和年小的对立,尊和卑的对立,陶先生把这些对立统一起来。凡从对立的东西中,找出他们根本相同的东西出来的研究,是一种高深的理论或名哲理。这种哲理用在一切自然上名为宇宙观,用在人类社会上名为人生观。凡从对立找出统一的宇宙观和人生观,在哲学上名为一元论。一元论并不是说,对立的东西即相反的东西或矛盾的东西,直接就是一元。例如说粪和饭的对立,统一并不是说饭就是粪,只是说饭可以转化为粪,用粪来种庄稼,粪又转变成了饭。由于饭与粪中的根本物质,有相同的地方,即对立的东西,有统一的东西存在。但不经过大的革命,对立的东西,不会转变。这种一元论就是革命的。边区转变二流子为劳动英雄,是由于边区进行了革命,有可能给二流子以土地及其他生产条件,又能给大众以同志态度的帮助。所有这些就是由于对立到统一的革命条件,即二流子转变为劳动英雄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