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球视野下的陶行知研究(第一卷)

在陶先生的熏陶下[1]

字体:16+-

陶行知先生对我青年时期的教育,影响深远。先生对我们的关怀和帮助,使我终生难忘。他坚定了我做教师工作的信念,他使我懂得了教育是为最大多数不幸的人之觉醒服务的,是为中华民族和全人类服务的。陶先生那种“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是作人师的楷模。他活到老,学到老,进步到老,追求真理到老,他教人进步,教人创造,教人做社会的主人。同陶先生在一起,如坐春风。他总是以开朗,乐观、智慧之光照人。

我1929年暑天进晓庄,到他的身边;1932年暑天在上海,离开他的身边回四川。三年里,我的生活,学习、工作都是在晓庄师友中间渡过的。今就记忆所及,追述出来,谨表怀念。

我第一次知道陶行知先生,是在1929年春天读了他的教育文集《中国教育改造》和晓庄同人编的《晓庄学校与中国乡村教育》之后。陶先生的教导一开始就在我的思想上生了根。那时,我在读高中师范科,这两本书对我读师范科的糊涂思想震动很大。陶先生指出当时中国教育的弊病是:抄袭外国,不合国情;关门办学,不切实际;培养人上人,只有少数有钱人的子女才能进学校,占全国人口80%的农民没有受教育的机会。陶先生认为中国是“以农立国”,“教育必须下乡,知识必须给予农民”,要“唤起锄头来革命”。他主张“教学做合一”,“教育要从实际生活出发”。他主张“学校要做改造社会的中心,教师要做改造社会的灵魂”。陶先生提出“征集一百万个同志,创办一百万所学校,改造一百万个乡村”。这些思想和主张,在他办的晓庄学校都有所体现。我感到很新鲜,打开了我的眼界。我不禁自问:我读了师范仍然像陶先生指出的那样去做个“洋车夫”,为有钱人“拉洋八股”么?去做个“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书呆子”、“小名士”么?我开始认识到自己原来读师范科的目的不对头了——以“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为“乐”的思想,在“打倒列强除军阀”的时代,不过是自我陶醉而已。我景仰陶先生!我向往晓庄学校!经过酝酿,在师友的鼓励和资助下,毅然决然从当时还很闭塞的四川奔向了遥远的南京晓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