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回国以后,我并没有放下俄语,坚持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俄语频道,“**”期间看俄语版《毛泽东选集》等,现在看中央电视台的俄语频道。到现在为止,我一直都保持着听看俄语节目的习惯。
1988年,北师大和国立莫斯科列宁师范学院互派访问学者进行学术交流。我和俄语系的一个老师有幸成为北师大派往苏联访学的两位教师代表。这是我毕业27年后第一次回到苏联,重新踏上苏联熟悉的土地让我百感交集。我回国立莫斯科列宁师范学院特殊教育系时正好是在晚上,漫天的雪花纷飞,老系主任扎姆斯基教授在门口等我,我们一见面就紧紧地拥抱在一起。
1988年,为苏联教育部特殊教育专家委员会介绍美国特殊教育
1988年,在国立莫斯科列宁师范学院特殊教育系主任扎姆斯基家中
扎姆斯基教授赠送的《特殊教育史》(手写文字为:带着尊敬和美好愿望赠给我亲爱的学生和同事朴永馨 1988年12月18日 扎姆斯基)
1991年,再次返回莫斯科时在莫斯科河畔留影
1988年,在当年乌萨巧娃街48号住宿过的楼前留影,头上方四层的双窗房间是留学时最后住过的房间
2012年,我和顾老师到俄罗斯国立莫斯科师范大学参加国际特殊教育研讨会,听了俄罗斯特殊教育各方面情况的介绍,我也用俄语介绍了中国特殊教育的发展。会议期间,我们还参观了莫斯科特殊教育学校,参加他们的研究生答辩会。答辩会上突然有人问起中国研究生怎么答辩,我马上用俄语即时回答他们。2013年,我和北师大特殊教育研究所的邓猛、北京市海淀区培智中心学校的王红霞一起参加国立莫斯科师范大学举行的第五届特殊教育国际学术会议。会议期间,我们与俄罗斯莫斯科市立师范大学特殊教育与心理矫正学院院长纳扎洛娃教授见面,并就双方合作交流进行了广泛的讨论。我们还见到了89岁高龄的鲁鲍夫斯基院士、阿格涅祥教授等国际知名学者,他们都曾受邀到北师大讲学。会后,我们参观了莫斯科心理—教育康复与矫正中心及第68寄宿学校,还访问了俄罗斯教育科学院矫正教育研究所。当时该研究所所长是马拉费耶夫院士,他热情地接待我们,并向我们赠送了特殊教育的著作及期刊。在研究所时,还发生了一件颇为有趣的事情。我们见面畅谈之后,马拉费耶夫带我们去各个研究室参观,大礼堂里正巧在举办一个全国性的教师培训班,学员来自俄罗斯全国各地。看见我们一行几人走进大礼堂,授课教师就停下来。礼堂墙上挂着研究所老一辈学者的照片,我对这些人是很熟悉的。20世纪50年代,我曾在该研究所学习过,照片上就是研究所当年的那些专家,有两位曾给我讲过课,一位到过中国,一位是我的论文指导老师,他们的照片我一直都珍藏着,只是当时他们都已离世。所长问我是否还记得照片上的人物,我用流利的俄语向培训班学员介绍了每一位专家,结果在场的所有俄罗斯人都震惊了。我觉得要做到这一点非常不容易,需要具备三方面知识和能力:一是相关的认知经验,二是记忆力,三是俄语的表达能力。我当时很骄傲,觉得中国人在这儿没丢脸。会场的学员听后肃然起敬,纷纷站起来要求和我们合影。这件事情充分说明了语言的魅力。我掌握了他们的语言,了解他们,他们也就尊重我。我对他们了解越多,他们就越觉得我友好,也愿意与我继续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