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魏书生的成长、成熟及其成功,我们大体可以用这样十二个字加以概括,即低起点、短历程、全方位、高成就。所谓“低起点”,是指魏书生在改革的起步阶段,只是个初中毕业生。所谓“短历程”是指魏书生从1978年2月到盘山县第三初中任教,到他发表第一篇震动全省教育同行的文章的1980年4月,不过2年多一点时间;到他1983年年底在北京的“爆炸性”经验介绍,也不过6年的时间,创造了教育的奇迹。所谓“全方位”是指魏书生的成就不局限在某一方面,而是触及学校工作的各方面。所谓“高成就”,是指魏书生在教改的实践和理论探索方面取得如此突出的成绩,使他获得了多项国家级奖励和荣誉。
值得同行们深思的是,魏书生何以能以如此低的起点,如此短的历程,取得如此高的全方位的成就呢?从他的成长、长熟和成功中,我们应该得到哪些最珍贵的启示呢?
魏书生常说,人生短暂,要清醒的认识自己,了解自己,认清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人要处理好自己与自己的关系,扬长补短,不断发展自己,优化自己,加快自我发展的步伐。他用学习、热爱、研究、享受,构筑成自我发展的四大支柱,从这四大支柱中,我们能够获得魏书生独特成长经历带给我们的一些珍贵的启示。
(一)学习:事业的源泉
学习是获取人类知识、经验、文化的手段,一个人从出生到生命的终结须臾离不开学习。正如成功学家陈安之讲的那样,所有的成功者都是阅读者。
魏书生的基础学历虽然不高,但他凭借刻苦读书,很快就把自己锻造成一名高水平的合格教师。在做教师之前,他就吸收对将来做教师有益的知识,除了学习《欧洲哲学史》《中国哲学史》《中国通史》《社会发展史》《政治经济学》等著作外,也看一些中文专业方面的书以及中外教育家的著作。实现当教师愿望之后,学习目的更为明确,广收博采,为我所用,熔铸百家,自成一家。读书,使他从教育的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自学方法漫谈》和《读书与忙》两篇文章介绍他联系实际读书,提高自己,提高工作效率,增强实际效果的最切实有效的经验。读书不仅使他广泛吸收现代特点的教育思想,而且使他在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的过程中增长了符合中国国情的超前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