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箱庭疗法的心理临床

第一节 品行障碍与箱庭治疗

字体:16+-

看过电影《逃学外传》的人都会被其中的搞笑情节深深吸引。在影片中,F4D班是全校最令老师头痛的班级,这个班的学生不仅调皮捣蛋,考试也大部分不及格,还气走了不计其数的老师。这部电影以搞笑的方式向我们形象地展现了品行障碍学生的典型特点。

一、品行障碍

(一)品行障碍的诊断与分类

针对品行障碍的研究和诊断开始于一个多世纪前的西方。德国心理学家皮沙尔特(Prichard)曾用“悖德狂”(moral insanity)来定义那些具有反复的反社会行为而无明显精神病的儿童。Freedman和Kaplona(1967)在他们所著的教科书中用了“反社会性人格障碍”来描述那些总是陷入麻烦却不能吸取教训的儿童。1980年,美国D**-III正式将攻击性行为和反社会性行为单独列为品行障碍,用以诊断具有从强奸到暴力行为的儿童。在D**-III及D**-III-R中,将品行障碍分为三个类型:单独攻击型、团伙型和未定型。ICD-10亦将反社会性行为和攻击性行为单独列为品行障碍,并将之分为以下几种:①局限于家庭关系的品行障碍;②非社交性品行障碍;③社交性品行障碍;④未特定的品行障碍。

我国于2001年制订的CCMD-3指出,品行障碍的特征是反复而持久的反社会性、攻击性或对立性行为。当发展到极端时,这种行为可严重违反相应年龄的社会规范,较儿童普通的调皮捣蛋或少年的逆反行为更严重,如过分好斗或霸道,残忍地对待动物或他人,严重破坏财物,纵火,偷窃,反复说谎,逃学或离家出走,过分频繁的大发雷霆,对抗性挑衅行为,长期的严重违拗。明确存在上述任何一项表现,均可做出诊断,但单纯的反社会性或犯罪行为本身不能作为诊断依据,因为本诊断所指的是某种持久的行为模式。CCMD-3对品行障碍的分类可概括为反社会性品行障碍、对立违抗性品行障碍和其他或待分类的品行障碍,下面简单介绍前两种品行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