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心暖花开:杨刚与海淀区中关村第二小学

二、人文环境促养成

字体:16+-

教室里“造”碧云蓝天

3月开春,北京气象部门持续发出雾霾橙色预警,连日的雾霾天让杨校长的心头笼罩了一团阴霾。教育部、市教委、区教委相关部门发出的一份份关于减少中小学校学生体育课课时和暂停户外活动等的文件,重重地压在杨校长的办公案头。

“从孩子的身心健康考虑,的确不能让孩子暴露在浓浓的雾霾中。但若仅通过减少或暂停孩子们热爱的体育课和对孩子们身心有益的户外活动,无疑是剥夺了学生活动锻炼、健康成长的权利,压抑了孩子们活泼、好动的天性,给原本阴霾的空气中又添一份阴沉。”带着这些思虑,杨校长走进行政会会议室。

“今天行政会我们一起来讨论一下雾霾之下学校该如何应对。”走进会议室,杨校长便把他思虑数日的问题抛给了在座的行政干部们。

“面对恶劣的天气,后勤工作需要全面升级,确保将师生安全与健康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后勤侯主任接着说,“合理安排雾霾天气的师生膳食,增添梨水、木耳、茶饮等缓解师生上呼吸道负担。”“对对对,还有我们需要每周对教室、办公室进行彻底消毒,预防病毒滋生。尽可能争取为各班安装空气净化器,缓解室内因空气不流通带来的空气污浊等。”侯主任补充道。

“除了这些,还有吗?”杨校长再次发问,一时间,行政干部们有点儿摸不着头脑,面面相觑,陷入沉寂。“应对雾霾天,学校在做好后勤基础保障工作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对课程的调整与创新。”杨校长的话顿时打破了沉寂。“遭遇雾霾天气时,体育课首先应按照预案及时转入室内进行,但接下来我们需要研究和创新的是室内体育课、课间操的形式。如何让孩子们在室内活动起来?”

杨校长的这一番话似乎打开了行政干部们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