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英语索途:一位英语教师的求索之路

第二章 重构课堂

字体:16+-

一、课程改革在课堂展评中实施

我校属于广州市第五类生源学校。原来学生入校成绩一直排在增城区5000名开外,自从中考自主择校填报志愿以来,学生“基础差、底子薄”的现象更加凸显。照这样的入学成绩,学生的发展前途着实不容乐观。入校学生虽然还处于逐步成熟的年龄阶段,但也懵懂地知道自己的处境,并隐隐地为自己的前景担忧、迷茫和焦躁。更为突出的问题是,他们中90%以上的学生来自农村家庭,部分还是“留守学生”,父母长年在外打工,一向对他们疏于管理。由于缺少良好的教育环境和家庭氛围,他们更像是一群没经现代城市文明洗礼的“泥娃娃”,身上保留着质朴的乡土气息,就像是一块未经雕饰、憨态可掬的璞玉。种种因素使他们在融入社会、走向城市文明的进程中既缺乏“言之有理”的言语习惯,又缺少“行之有礼”的行为规范。在社会生活中,人们常常把文明礼貌程度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和民族是否发达的标准之一;对个人而言,则是衡量道德水准和有无修养的重要尺度。如果忽视对这一群体良好言行习惯的培养,无疑将会成为现代教育的重大缺憾。“爱人·树人·立人”是我校的办学理念,我们既希望学生在成功中成长,更希望学生在成长中成人。“爱人”着眼于教育的情感态度,成为我们育人的基础;“树人”关注的是教育的过程,又成为我们育人的举措;“立人”是我们教书育人所追求的价值。

我校生源一直处于广州市和增城区两级的下层,学生的背景和状况不同,学习水平悬殊。来自城镇的少数学生的英语水平比来自农村的大多数学生要高,但这却是凤毛麟角;而农村和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占大多数,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经过问卷调查、谈话与测试,我深入学生当中了解他们的学习和思想状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初高中英语衔接教学,用以前成功的学习案例激励学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引导他们用已知融会未知,以此拓展新知,从所学课程中挖掘资料,用于培养学习的思维品质,采用切实的、科学的学习方法强化知识内容,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