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早期儿童自我认知发生发展研究

第三节 4~6岁,幼儿自我认知能力的培养

字体:16+-

【案例】

“我是高个子。”“我是男孩。”“我是妈妈的乖宝宝。”“我舞蹈跳得好。”“我的衣服很漂亮。”“我字认得多。”“我……”咦?幼儿园的小朋友们争先恐后地在干什么?原来老师让小朋友们说说“我是谁”,这绝对难不倒聪明的小朋友们,于是大家都争着抢着你一句我一句地说个不停。老师问:“妮妮,为什么你说你的舞蹈跳得好?”“我妈妈和老师都是这样说的啊!”妮妮似乎有些不屑一顾地说。

【分析】

自我认知指个体认为自己是区别于他人和物体的独立个体,是个体与他人在互动的过程中形成的关于“我是谁”的概念,是个体对自己的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的认识。老师让孩子们说说“我是谁?”,其实就是在了解孩子对他们对自我的认知。幼儿的自我认知主要表现在对自己外部特征进行评价,如“高个子”“衣服漂亮”等,但随着年龄地增长,逐渐出现从认识外部行为逐渐向认识内心品质转化的倾向。幼儿对自己的认知开始是依从性的,依赖于成人对自己的评价,常常把家长和老师的话作为强有力的“证据”,就像例子中的妮妮一样,问及她对自己评价的原因时,她就把老师和家长的话“搬”出来了。这个阶段的孩子往往用一个典型特征来描述自己,如一个爱玩足球的孩子可能称自己为“足球小子”,直到6岁,孩子们开始能够全方位、多角度地认识自己。

【建议】

一、通过实践,让幼儿认识现在的自己

在日常生活中,要有意引导孩子认识自己的生理特点(如自己多高、多重等)、心理特点(爱好、性格、能力等)、社会角色(如在幼儿园是一名学生,在家是父母的乖宝宝等)等。

(一)独自探索乐无穷

在孩子眼中,生活中的许多事物都是那么新奇,那么有吸引力,给孩子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儿童自由探索、尝试各种活动,在这样的活动中激发他的好奇心、求知欲,在不断地探索过程中,让他体验到成功的兴奋和喜悦。另外,通过实践,儿童能够更加了解自己,认识到自己的“能”与“不能”,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使儿童在实践活动中认识自己的能力和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