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真光心语:爱的10种写法

第一节 从地标到净土

字体:16+-

流连于真光校园里,欣赏着一栋栋红墙绿瓦的古旧建筑,竟会有种忘记时间、穿越到百年前的错觉。驻足于真光堂、连德堂、必德堂、怀素堂等精美典雅的屋楼之间,端详着它们承载的厚重印记,或许你会跟我一样,忍不住想聆听它的声音,听它讲述百年来的风雨历程。

1.真光堂:真光中学的地标

有人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也有人说建筑是固体的文化。确实,走进真光中学,令人印象至深的首先就是她的一座座文物建筑,而其中的真光堂,更是校友及外宾拍照留念的首选。

历史上的真光堂由真光书院创始人那夏理女士提议建造,真光女子中学首任校长祈约翰博士负责设计,并借助热心于中国女子教育的美国人鲍夫人慷慨捐出的巨款,于1916年动工,次年夏天修建完成。它占地面积1750平方米,建筑面积5750平方米,是当时校园内最大的建筑,坐落在校园的中轴线上。

真光堂采用了西方19世纪维多利亚时代的折中主义风格,即西方外廊式建筑风格与中国古典复兴建筑风格相结合。真光堂建筑在一个60厘米高、用粗大的花岗岩石砌筑的基座上,三层高,轴对称,带有重檐歇山屋顶的正座,东西两翼建筑的红墙绿琉璃筒素瓦面。它是那么雄伟,又是那么典雅。

真光一楼、二楼的外廊采用连续的柱廊,而三楼的外廊则采用连续的拱廊,以适应广州高温潮湿的气候。同时还采用中国古代宫殿庙宇的重檐歇山屋顶设计,即简化的飞檐斗拱。正座的重檐与东西两翼的单檐形成高低错落、变化有序的屋面轮廓,显示出它雍容华贵的气质和当时岭南“贵族”学校建筑的气派。

真光堂将西方建筑设计融入岭南建筑中,可谓中西合璧,是中式岭南建筑与西方建筑有机结合的典范。其建筑布局之精巧、技术之高超、风格之特异,为建筑史上所罕见,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堪称我国岭南建筑史上的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