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是有生命的,因为独特的经历能让它具备自己的性格甚至思想。真光的建筑是真光人的精神基石,也是记忆的起点,这种记忆不仅是对个人成长的情感回溯,更是对于身后的老学堂、脚踩的石子路、手扶的红土墙的精神融合。这一刻,虚无的记忆变成了可以触摸的见证。
真光是母体,校舍就是母亲的臂膀和手掌,拥抱着每一个在真光求学问道的人。这种爱护和哺育,让真光人如沐春光。校友郭佩霞就曾深情地写下这段关于校园回忆的话:
真光不仅拥有百年的历史,更有经历百年风雨而屹立不倒的古老建筑。记得当我第一次踏进真光的校门,我就为这所学校浓浓的古色古香而倾倒——红砖绿瓦,绿树环绕,有种古时候私塾的影子,但是却宏伟得让我惊叹不已。
真光堂、图书馆(现在的校史馆)、学生宿舍,这些古老的建筑承载着真光学子的满满回忆,见证着真光及黄蓝儿女的成长。众所周知,广州市的市花是木棉花,因此在广州许多学校都会栽种不少木棉树,我这所母校也不例外。火红火红的木棉花,更为这所学校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在木棉花默默结出棉絮的日子,没有多少人会抬头留意到她们的变化,只有在暴风雨来临之前,棉絮被风采出一部分当作礼物送到每个教室里。
看到阴暗的天空和漫天飞舞的棉絮,我们都开玩笑说六月飞霜了。在广州多雨的夏季,当时大家课间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雨天里和朋友在学校漫步,走在那些红砖路上,偶尔踩到红砖道上的青苔,便滑出不少猝不及防和欢声笑语,即使现在想起,那些画面依然那么清晰,那些笑声依然那么悦耳。这些带有特殊岭南情调的情景,不是哪里都看得到的,这就是真光的魅力所在。
在校友梁竞的回忆中,真光则是这样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