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知识与教养之间

以阅读开启心智

字体:16+-

诗人王家新曾谈到他的一段经历:

我曾在欧洲快车上遇到一位埋头阅读尼采、知道我是中国人后又兴奋地用英文背诵孔子语录的女士,我以为她是什么文化人,后来才了解她原是瑞士的一位理发师;我还在德国认识一位“杜甫迷”,他不仅热爱杜甫的诗,还曾为此前往中国数次,带着一本中国历史地图册,追寻杜甫当年的足迹;然而这并不是一位“汉学家”,他只是一位普通的中学化学老师!所以,我理解了在欧洲何以会产生像叶芝、里尔克、普鲁斯特这样的作家和诗人,因为它的文明已发展到这种程度。当然,欧洲早已不是什么“高雅”或“精英”的一统天下,然而,无论受到怎样的大众消费文化的冲击,它也不会愚蠢到仅仅以“市场”来做价值判断的标准,更不会出现像目下中国文坛上这样无聊、恶俗的炒作。因为就整体而言,那里的“人民”仍处在良好的文化修养的引导下。(王家新:《汉语的未来》)

一个理发师、中学教师能大段地背诵尼采、谈杜甫、里尔克如数家珍的社会一定是一个文明的、高教养的社会。在世界大家庭之中,犹太民族是一个以高教养著称的民族。全世界富有者中,40%是犹太人,犹太民族占世界人口不到0.2%,却包揽了15%的诺贝尔奖,以色列人口只有680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生活指数以及人均科技人才指数,却都跻身世界前列。支撑这个奇迹的一个重要因素,正是以色列完善的教育与文化机制。他们读书态度近乎宗教,他们也绝不允许把书踩在脚下,孩子刚生下来,就用蜂蜜涂在书上,让孩子舔,意思是读书才能甜蜜。面积与我国北京相仿的以色列有设备齐全的图书馆100多个,全国出版各类杂志近1200种。在这个人口仅680万的国家,小至几百人的基布兹,大至特拉维夫这样的时尚都会,均建有环境高雅、藏书丰富的图书馆或阅览室。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88年的一次调查,以色列14岁以上的人平均每月读一本书,平均读书量居世界第一。热爱学习、崇尚读书在以色列蔚然成风。周末午后,漫步风光秀丽的特拉维夫海滩,人们不难发现,除了嬉水的泳客,更多的是躺在海滩上读书的本地人,其中既有中老年人,也不乏皮肤呈古铜色的年轻人和比基尼女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