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平简介
陈鹤琴(1892—1982),中国现代学前儿童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开创者。浙江上虞人。1912年就读于清华学校。1914—1918年赴美先后就读于霍普金斯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师范院,获教育学硕士学位。1919年,任教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和东南大学。期间积极投身于教育改革实践中,逐渐形成独具特色的儿童教育思想。从1920年起,陈鹤琴以长子陈一鸣为研究对象,在长达808天的详细观察记录的基础上,撰写了《儿童心理之研究》和《家庭教育》,首次系统地阐述了其儿童观。1923年,他在自己的住宅创办了南京鼓楼幼稚园,1925年被定为东南大学教育科实验幼稚园,这是我国第一个幼稚教育实验中心。1927年,他又在南京发起幼稚教育研究会,并于1929年扩大为中华儿童教育社,这是我国最早的儿童教育研究组织。1927年,陈鹤琴主编《幼稚教育》杂志。1940年,他创立了江西省立实验幼稚师范学校,与师生一起边劳动、边教学、边研究,进行“活教育”实践。1943年改为国立幼稚师范学校,成为我国第一所国立幼稚师范学校,分为专科部、师范部、小学部、幼稚园、婴儿园五部分,附设国民教育实验区。1941年,他创办并主编《活教育》杂志,提出了活教育的教学原则、五指活动及教学步骤。1945年秋,被任命为上海市教育局督导处主任督学,后又创办上海市立幼稚师范学校,继续展开“活教育”实验。1949年后,曾先后担任南京师范学院院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全国幼儿教育研究会名誉理事长等。
二、“活教育”思想体系
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陈鹤琴认识到旧教育理论脱离实际、学校脱离社会、教学脱离儿童实际,针对这些问题,他积极倡导“活教育”,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活教育理论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