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走近民办教育探索者的精神世界

【故事】 打造一所孩子们喜欢的“新概念”学校

字体:16+-

——潘跃勇和他的哈佛摇篮国际小学

张惠娟

从“民办图书馆”到“歌德图书馆”

在位于孔子故里山东济宁的哈佛摇篮国际小学,矗立着一座有生命的图书馆——“歌德图书馆”。

在这里,没有厚重的砖墙,四面采光的落地玻璃窗打造着一座拥抱阳光的水晶宫殿;图书馆的另一角,鱼儿在巨大的鱼缸中自由游弋,白色的小鹿雕塑仿佛在低头吃着青草,让这里充满了生命的灵动;七彩魔方、异形草甸、月牙阶梯以及秋千摇椅,让孩子们或坐或卧,享受家一样的温暖。而十几万册的藏书,让孩子们享受阅读为生命带来的滋养……

“孩子的阅读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养成的,需要有一个过程,这就需要为他们创设适合的环境。”熟悉潘跃勇的人都知道,在他心里,一直有一个“图书馆情结”。而他的创业,也正是从一家民办图书馆起家的。

1985年,自曲阜师范大学毕业的潘跃勇在众人的羡慕中,端起了小学教师的“铁饭碗”。在做教师的生涯中,学生阅读量低下的情况常常令潘跃勇陷入沉思。“一个不喜欢阅读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如何让更多的孩子走进图书、走进知识和思想的圣洁殿堂?”潘跃勇发现,孩子们不爱阅读,主要是由于适合孩子们读书的图书馆太少了。10年后,潘跃勇毅然从体制内辞职,在济宁城郊一所大学附近开起一家小书店,他主要以借阅而非零售的营业方式,受到孩子们的热烈欢迎。为了满足更多读者的需求,经过实地考察和深入论证,1999年11月,潘跃勇在家乡开设了国内首家民办图书馆。自开馆之日起,便坚持每天开馆14小时,同时以其幽雅的阅读环境、丰富新颖的藏书和细致入微的服务,赢得了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少年的青睐。许多孩子放学后,一头扎进图书馆,徜徉在知识的海洋里,流连忘返。每逢寒暑假和节假日,图书馆更是成为青少年读书学习的第二课堂,在当地形成了一道亮丽的文化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