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 用情做教育
——访许景期
陈亚聪
“他是真的爱教育,是位大慈善家。你一定要好好采访他,挖掘他心里的东西。”北京会议中心9号楼大厅,看到记者在采访,全国政协委员郝际平上前寒暄几句后,一脸认真地说道。
郝际平口中“一定要好好采访”的人叫许景期,全国政协委员,闽南理工学院的创办人、董事长。在两位委员的聊天中,记者听到这样一段话:“当初那些公司如果没卖了办学校,中国的富人排行榜里肯定有你的名字。”在许景期断断续续的讲述中,记者慢慢了解了这位别人眼中教育慈善家的人生轨迹。
出生在闽南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的许景期,小时候算得上学霸,初二时却因“**”辍学当起了采石工学徒。1980年,29岁的他嗅到改革开放带来的商机,只身带着家乡特色小五金进京当起推销员,先后创立10家企业。1998年,他与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长春理工大学前身)合作创办长兴工业学校,为此,他卖掉了香港的别墅、内地的一座加油站、一块看涨的地皮,筹措了1000多万元作为最初的办学经费。之后,除了给兄弟留下一个企业,他陆续将其他企业变卖,投资将学校从中专升格到大专、本科,后正式更名为闽南理工学院。18年办学,许景期共投入约16亿元。
一位企业家,为什么放着舒适的生活不过、大把的钱不赚,转身去办大学?没有基础、没有人脉,怎么打造民办理工高校品牌?只有初中学历,又该怎么管理一所万人的学校?面对这些看似过不去的坎儿,许景期的回答是两个字:用情。
怀着乡情办学校
在闽南有条不成文的规矩:教育孩子一定要爱国爱乡、“光宗耀祖”,有机会就一定要做一番大事业,一代代传承下去,让家乡兴达。这并非单指赚大钱,也指做对社会有利的事,用许景期的话来说就是“人活一世,要留个好名声”。这也是为什么,在北京干得好好的他,拿着3亿元现金回乡创业。不过,他深知,做实业能为国家和地方贡献税收、为社会解决劳动力就业问题,但影响力有限,除非是做到像李嘉诚、比尔·盖茨这样的高度。“做教育就不一样,一代传承一代,以点扩面。”办一所民办高校,让家乡更多的企业和孩子受惠,便是许景期“光宗耀祖”的新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