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走近民办教育探索者的精神世界

【对话】 偶然邂逅 一生追求

字体:16+-

——访杨爱绿

修菁

敢闯才有机会

20世纪80年代初,到市里听到的一个同龄姐妹的创业演讲,激发了杨爱绿内心的“爱拼”因子。“人家能做的,我也能做。”45000元、15位追随者,杨爱绿开启了温州民办学前教育之门。

教育在线:当一名幼儿园老师是你最初的职业理想吗?如何和幼儿教育结缘的?

杨爱绿:1979年夏天,我从温州萧江高中毕业。校长觉得我声音不错,留我在小学部做音乐老师,因为父母都是工人,当时也不知道可以考大学之类的事,觉得能当中学老师也是一份不错的职业,就这样我和教育结缘了。当幼儿园老师是因为我没有受过专业的音乐教育,教音乐课几年后,很快嗓子就出了问题,校长又找到我,说你愿意教幼儿园不?

教育在线:当时听到校长这个建议,你有什么想法?

杨爱绿:我听到校长这一建议,反问了他一句:什么叫“幼儿园”?因为在当时的萧江乡没有一所幼儿园。校长说就是把上小学前的孩子聚集到一起,代父母照管一下。

教育在线:怎么想到自己创办幼儿园了呢?

杨爱绿:因为当时正是改革开放初期,温州萧江很多家庭都在家开了手工作坊,家里的孩子没人照看。后来幼儿园不得不借用小学旁祠堂和租用旁边的民房作为教室,才能满足孩子家长的需求,我在这所幼儿园教了四年,发展了四五个班。

1982年下半年,一次跟随温州妇联主席到乐清听一位退休教师的报告,说的是她带领7位青年投资1500元租民房办幼儿园的事,这个报告深深影响了我。回到乡里,我和萧江妇联主席商量,我想“人家能做的事,我们也能做”,我们也可以自己办幼儿园,这个想法得到了15位老师的响应,我们每人从家里拿了3000元钱。但是45000元还不足以办一所幼儿园,我们又说服了乡里的30位企业家,向他们每人借1000元,许诺4年后归还,并为此刻了一个碑,放在园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