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做最好的自己

怀揣教育情怀,追求理想教育

字体:16+-

邓云洲

从教至今已有三十余年,回想第一次走上讲台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三十余年来,我教过中等师范的学生,教过师范大学的学生,当了十五年的硕士生导师,培养了近四十名研究生。一言以蔽之,这段经历都是在教学生如何教书。2004年,从一个在大学工作的教育研究者转变为一名完全中学的校长,转眼又是十多年过去了。静下心来思考,教育除了执着和热爱以外,“怎样才是好教育”的问题,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广州市教育局亦提出“办好教育”的主张,我想从个人的角度谈点感想。

一、好的教育是需要能够感动学生和被学生感动的教育

好的教育各有论述,不一而足。有的以社会功能来评价,有的以学生成绩来评价,有的以学生身心发展来评价,有的以办学历史渊源和文化积淀来评价。这些纬度也许都是好学校必备的要素。从目前教育的稀缺性来说,我个人认为,好的教育是需要能够感动学生和被学生感动的教育,好的教育是能让教师感到幸福的教育,好的教育应该有一个能让师生在精神上追随的好校长。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感动竟成了我们生活中的奢侈品。很多老师抱怨,现在的学生太难感动了;很多学生说,现在的老师太不会感动别人了。细想起来,感动越来越成为教育中的稀缺资源了。我们的教师越来越“工匠化”了,我们无休止地追求一节课的精密程序,殊不知少了感动的课堂就像一具割断了神经系统的“植物人”,我们可以用“植物人”的面孔做最精彩的雕塑,但我们谁都知道这里少了点什么。

生活需要感动,培养灵魂的教育更需要感动。

你看,孩子们一张张天真的脸庞,学生们一双双渴望的眼睛,感动本来就是他们最本真、最天性的表达。没有了感动,他们的心灵就会钝化。在大学我教了近十八年的教育学。从夸美纽斯到霍尔巴赫,从杜威到凯洛夫,对教育学知识的掌握倒是越来越扎实了,其所包蕴的“科学”“原则”“技巧”越来越有现代气息,但就是没有感动,既不教人如何感动别人,也不教人如何被感动。许多的教育理论工作者们一再贩卖着一套套理论,殊不知没有了情感、没有了感动,就像人没有血液一样。只有当我们有了感动,有了丰富的感知世界的情感,那些教育技巧与方法才是充满人性的,才是根植于人的人性光辉之上的,才是有价值的,才是可持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