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六要素”教学的理论与实践

第八节 中学化学学科教学行为方式

字体:16+-

教学行为不是简单的教学形式、手段、方法和技能的构成体,而是一个包括教和学两个动因在内的结构复杂的、内容丰富的目的性行为,是由行为主体(教师和学生)以及与行为主体相联系的起着直接与间接作用的因素所构成的行为。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显性行为,如教学组织、教学语言、示范板演、实验操作等。从表象上看,这种显性行为可以在教学评价中直接认知和把握;二是隐性行为,它由情感、意志、道德、价值观、潜在能力和个性等多种因素综合而成,在行为上表现出较强的意识性和自主性。中学化学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能力,就必须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和过程进行精心设计,把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教与学的效益达到最大化。通过新课程的实施和萝岗区化学教师们的不断实践,我们发现,在化学课堂中实施主动、互动和能动的教与学方式,往往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主动、互动、能动的含义

(一)主动的含义

化学教与学层面的“主动”,是指不靠外力促进,学生自主进行学习、探究的行为。学生的主动学习是一种学习者在总体教学目标的宏观调控下,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自由地选择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并通过自我调控的学习活动完成具体学习目标的学习模式。主动学习不仅能开发学生潜在的能力,而且能激活、诱导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可以说,“一切天赋和诺言都不如习惯更有力量”。主动学习是实现知识、能力和情意目标的重要途径。在化学学科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主动的典型特征为:

表3.8.1

有经验的教师会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设计出恰当的教学情境和问题,有的放矢地让学生积极自主地参与课堂,使学生的学习过程轻松而充满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