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六要素”教学的理论与实践

第一节 中学语文学科教学思维方式

字体:16+-

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人的思维方式要受环境的影响,中学生处于思维方式的形成阶段,中学语文学科应特别注意课堂教学环境对他们思维方式的影响。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信息的正向输入,一切以教师的讲授为中心,就会抑制学生在求知过程中积极思维的潜在能力,这样的教学不可能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意方面有所收获,更谈不上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了。

一、中学语文学科的知识、能力、情意的含义

中学语文学科,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他们丰富“知识”积累,培养他们的多种“能力”(听话、说话、阅读、写作),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还要致力于“情意”熏陶,即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一)中学语文学科的知识含义

1.广义的知识观

知识是一个与学习同样常用和重要的概念,知识与学习有着水乳交融的联系:学习的主要结果就是获得知识;掌握知识是学习的重要目的。因此,研究学习过程及其规律必然离不开知识这个重要概念。

知识到底是什么,目前仍然有很多的争议。不过,普遍来看,都是从哲学角度加以定义的。知识历来都是哲学中认识论研究的对象,因此我国对常见的知识定义也是从哲学角度提出的,如知识是“对事物属性和联系的认识,表现为对事物的知觉、表象、概念、法则等心理形式。”“所谓知识,就它反映的内容而言,是客观事物的属性和联系的反映,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就它反映的活动形式而言,有时表现为主体对事物的感性知觉或表象,属于感性知识;有时表现为关于事物的概念或规律,属于理性知识。”这两个定义都是根据哲学认识论中的反映论提出的,强调了知识的来源和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