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14中国民生发展报告

8.1 安全:民生的基础

字体:16+-

有关民生安全的负面报道连篇累牍:北京“雾霾锁城”;山东招远麦当劳店里“全能神”邪教残杀无辜市民;不法分子图钱害命,毒胶囊、地沟油、瘦肉精等违法案件屡查屡现;高端名酒酒鬼酒被曝塑化剂超标;河北沧县小朱庄村的“红色井水”已有十年之久;短短数日内,相继发生吉林宝源“6·3”特别重大火灾事故、厦门“6·7”公交车纵火案、苏州“6·11”燃气泄漏爆炸事件、沪昆高速邵怀段特大交通事故,每一起事故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如井喷般的民生安全事件警醒我们:实现中国梦,最迫切实现的是安全梦;民生安全梦一日不圆,中国梦就一日难安。

8.1.1 安全是人的最基本需求

安全,是民生的基础,更是实现中国梦的前提。《当代汉语辞海》将“安全”释义为“没有危险;不受威胁;不出事故”。[1]显然,“安全”与“危险”相联系,“安全”就是“免受危险的伤害”,当危险性低于心理预期时,人们认为自己处于安全状态。由此,“安全”既是不存在威胁的客观状态,也是不存在恐惧感的主观感受。相应地,安全研究也分化为着眼于客观事实的“安全性”研究和探讨主观心理感受的“安全感”研究,从管理实践看“安全”是将社会系统的运行状态对人们生命、财产、健康、环境等产生的损害控制在可以接受的水平以下。

“全国各大城市安全感工资标准”(表8-1)即是“安全性”与“安全感”在“工资收入”这一指标上的直观体现。在民众心目中,“工资安全感”是当月所得工资在下次发薪之前能否满足个人开销,如果能够满足甚至还有富余则有安全感,反之则缺少安全感。表8-1的工资安全感标准不一定与所有民众看法相符,但也反映出一个客观事实,即“安全”是人们的最基本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