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我和俄国形式主义是在一种十分特殊的情境下结缘的,那是在读研究生期间。住我对门的方珊兄请我帮他翻译一篇文章,作者叫维克多·什克洛夫斯基(Виктор Шкловский)。文章题目很别扭绕口,叫什么《情节布局手法与一般风格手法的关联》。我记得自己用很短时间就把文章译完交稿。其之所以如此,一是因为文章本身并不很长,二是文章写得颇有意思。多年以来,在和维克多·什克洛夫斯基接触之前,苏联文学批评给我的印象极其糟糕。泛政治化和泛意识形态化已经使得苏联文艺批评家除了政治话语外,就基本处于“失语”状态,而维克多·什克洛夫斯基的这篇文章却不然,可以说它从一开始就把我深深地吸引了。所以我几乎是一口气把这篇东西译完的,并且久久难以从文章的意境中超脱出来。
维克多·什克洛夫斯基不像苏联文艺批评家普遍喜爱的那样那么教条,从头到尾讲原则原理什么的,而是一上来就劈头盖脑地给读者提了一连串一般人从未想到过的问题:
为什么要在绳子上走动,而且每走四五步还要蹲一蹲?——萨尔蒂科夫-谢德林关于诗歌这样问道。……佶屈聱牙、说来别扭的诗歌话语让诗人变得语言隐晦、话语奇特、词法古怪,语序颠倒——这一切究竟是由什么引起的呢?为什么李尔王认不出肯特?为什么肯特和李尔王认不出爱德华?——对莎士比亚戏剧法则备感惊奇的托尔斯泰如此追问道——而对作品极其富于深刻洞察力的托尔斯泰尚且对此感到惊奇。……为什么我们在舞蹈中看到的却是应诺先于请求?是什么让加姆森《潘》中的格拉纳和爱德华流落天涯海角,虽然他们俩真诚相爱?为什么用爱情创造着“爱的艺术”的奥维德要劝告人们不要急于获得快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