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春风词客:相忘于江湖

弄潮美学,不让青年——王世德教授印象

字体:16+-

时光在流逝,这是一条光的波动线,人生所有场景均乘载在这条光的波动线上一一向后驰去,今天变成昨天,昨天变成前天……它们的色彩逐渐发生变化,大都变淡,乃至消失,只有少数的反倒变浓,变亮,以至永远不会消失。1980年6月我在昆明参加的全国第一届美学会议就是这样的生活场景。

平生开过的会不知多少,在会上结识的人物也不知多少,但大多淡忘了。而1980年6月昆明的会议却全然不是这样,会议上的情景一一如绘,会上的重要发言,还有自己的发言,清晰地印在脑海里。这次会上结识的许多人物,不少竟然成为一辈子的师长、朋友。王世德教授就是其中的一位。

昆明的6月,仍然是春光明媚,差不多每天中午要下一点雨,雨后空气中总飘着花香,昆明是花城。记得朱光潜先生参加这个会,还在昆明买走一盆花,这花荣幸地乘上飞机,陪着我们的美学泰斗去了北京。陪朱光潜先生来开会同时也是会议重要代表的是北京大学两位教授杨辛先生和胡经之先生。因为我会前与朱先生就认识了,此番相见自然格外亲切。会议空隙,我去朱先生的住处去看望他老人家。这是一幢小楼,挺雅致的,它属于昆明军区招待所,我们的会就在这个招待所开。朱先生住的小屋里,除朱先生外,还有三位在,其中杨辛、胡经之两位我已经认识了,还有一位过去不认识的,就是王世德教授了。胡经之教授热情地将我介绍给王世德教授,原来王世德教授也是北大毕业的。我打量了一下这位教授,嗬,浓眉大眼,神采奕奕,大约一米八的身高,声音很洪亮,不禁心中暗暗称奇,学术界也有此等人物,若是在昔日的军旅或江湖上,乃真英雄也!

昆明的美学会,时间选得好——初夏;地点选得好——昆明军区招待所。这招待所是一座美丽的园林,园中湖光山色,花树繁茂,鱼鸟亲人,特别地让人心情舒畅。由于这是中国第一届美学会议,代表们大多过去不认识,此番有缘在一起聚会,都非常愿意结交朋友。会议空隙,大家相互走访,往往一谈就熟,好些还成为终生朋友。我那时三十出头,在这个会上算是小辈了,只想多拜老师,多求知请教。这回在朱先生的住处又认识了王世德教授,十分高兴,特意找了一个时间,专程去王老师的住处拜访。记得王老师当时住的是一幢小洋楼,他住在楼上。窗外,满目花树轻轻地摇曳着蓝天,阵阵花香亲吻鼻翼。我与王老师就在这样的环境下有了第一次畅谈。从谈话,我初步了解了王老师,原来王老师在北大上过文艺学的研究生班,据说那班攻的是副博士学位。当时在这个班讲课的,均为国内名家,如朱光潜、蔡仪、杨晦、邓以蛰、马采等。从那个时候起,王老师就研究美学了。听到这里,我不禁肃然起敬。在我国,从事美学研究,应该说王国维、蔡元培是第一代,朱光潜、宗白华是第二代,李泽厚是第三代,王世德老师应是属于这一代。昆明会议期间,王世德老师才五十来岁啊,真正的年富力强!王老师兴致勃勃地跟我谈学习经历,谈他的打算。那时他就说要编一本美学辞典。我惊讶极了,美学辞典太需要了,当然,我也知道,此工作挺难,王老师虽这样说,对于它是否能做成,我还是将信将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