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湘江之滨归来,书案上已摆放方修先生新寄来的《重楼小诗》,墨绿色的封面上有方修先生的侧面头像,不知是哪位画家的手笔,画得逼真传神。先生的眼睛透过镜片射出睿智的光芒。
久违了,方修先生,您好!
一、“但求鸿爪长矫健”
我最早得知方修先生大名是在新加坡诗人槐华的诗集里。后来槐华告诉我,方先生几十年如一日,凭个人之力编辑了《马华文学大系》,并撰写《马华新文学简史》《战后马华文学史初稿》《马华文学思潮的演变》等皇皇巨著。这足以使我钦佩不已。我深知,这种筚路蓝缕的开创是何等艰辛。
记得1993年我首次去拜访方修先生,他在大客厅接待我,那客厅全是一排排塞满图书的顶天立地的书架。地上也堆满各种报纸、杂志。不消说研究,就这资料的整理就足以将人的精力榨尽,而且还不一定能有全部的成功。
先生是何等的艰苦卓绝,何等的精进不已!
这回读先生的旧体诗,总算探到了先生的心路历程。
开篇《假日偶成》写于1948年冬,先生时在马来西亚、新加坡各地教书,生活很不安定,差不多每学期都换一间学校,可谓“背将琴剑漂东西”了。生活是艰辛的:“业操卖嘴敢嫌贱?价比佣奴不算低。”然先生意志不衰,自持达观:“差幸眼花未百度,验知酒病正初期。但求鸿爪长矫健,到处天涯踏雪泥。”好个“但求鸿爪长矫健,到处天涯踏雪泥。”这正是中华民族“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精神的写照。难得的其实不只在“到处天涯踏雪泥”的韧劲,还在骨子深处那份对人生的达观态度。先生那时也许还未动手写《马华文学史》,但研究马华文学史所需的那种达观奋进的精神正在此潜藏了。
先生有一首《沁园春(感怀)》**治马华文学史衷曲,感人至深,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