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去李锦宗家,是在1995年夏。待锦宗的贤内助玉容打开院子那扇有些斑驳的铁门,迎面扑入眼帘的是堆积到齐屋檐的报纸。屋的正面除了那扇窗子外,全为报纸。屋的正面除了那扇窗子外,全为报纸围住了。玉容说:“来,来,从这儿进。”哦,还有一道窄窄的铁门通向屋内。侧身进入屋子,又是齐天花板的报纸。如果不是客厅还给几张沙发留下一席之地的话,你怎么也想象不出这是住房,你会觉得是进了哪家报馆的仓库。
我忍不住发问,集这么多报纸干吗?玉容说:“宝贝呀,锦宗的宝贝呀!”停好车才进家的锦宗不好意思地讪笑着。
原来,这些报纸是李锦宗几十年积累的马华文学史资料。马来西亚华文杂志很少,绝大部分的文学作品是在报纸上发表的。我说:“你得及时整理呀!这样堆积起来,这屋还怎么住人呀。”
锦宗无奈地说:“我何尝不是这样想呢,但没时间。只能留到退休后来做了。”
时隔6年,我又去了锦宗家。几乎没有什么变化,只是报纸、书籍更多了。玉容笑着埋怨:“锦宗的老婆才不是我呢,是这些报纸。”锦宗依然讪笑着,不去与玉蓉争辩。我知道,这志同道合的夫妻俩多年来就是这样“吵吵嚷嚷”又恩恩爱爱地过来的。
在马来西亚文学界,李锦宗也是名人。大家都知道这么个业余的马华文学史家。据说,他资料搜集的齐备程度超过了马来西亚大学。马大的老师、学生写论文经常来找他要资料。我笑着问锦宗:“收费吗?”玉容抢着答:“哪里收费,纯粹义务啊!还得给付复印费。”玉蓉在笑。
交谈中,我大致了解他资料搜集的规模。
目前他搜集的最早马华文学书籍是20世纪30年代的。自60年代末始,只要是发表了文学作品的报纸,他都收集了。锦宗说不出他搜集的资料到底有多少件数,我打量这座200平方米的屋子,资料占的面积至少超过三分之一。客厅、餐厅、阳台、走廊、过道、楼梯都为书报留下过多的位置,在这屋里行走稍不小心就会碰到书或报纸。我能理解玉容的“埋怨”了,我更为敬佩玉容的宽容与对丈夫的支持。至于锦宗,他是“自找苦吃”,只能说是“活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