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况介绍
旦某和贵某是某高校理科专业的大一学生,藏族,家庭比较贫困。因为自然条件、经济水平、历史等多方面的原因,我国西部某些城市的教育水平远远落后于东部沿海城市,所以在入学时,一些少数民族师范生在知识储备、学习能力等方面相对于非师范生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大学第一学期课程密集,一些科目学习起来比较困难,这对于一些来自教育水平较落后地区的同学来说是一个比较大的挑战。并且对于一些少数民族同学来说,语言也是令他们头疼的问题。如果这些同学一开始不能获得以往在学习上的成就感,他们就很容易对大学学习产生厌烦、抵触心理,出现恶性循环,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就更难进行矫正。
及时发现问题,在问题出现之初就打破学生固有的思维模式会大大提升改变的希望。
旦某与贵某就遭遇了这样的问题,相较于高中及预科学习,本科学习强度很大。他们在第一学期就要接触难度较大的科目,除此之外,还要在语言比较陌生的环境中学习英语等更加陌生的科目,所以学习负担对他们来说就更加繁重。在大学的第一个学期,旦某和贵某在数学、化学等科目上遇到了很大的困难,许多科目没有及格。但是,他们并不觉得自己的学习有问题,对学业成绩抱有无所谓的态度,没有自发地产生改变现状的迫切愿望,也很少与教师、师兄、师姐或者是同学交流学习方面的事情。与学习相比,他们在生活中还是比较活跃的。两位藏族同学运动能力特别出色,在学院的足球队还是主力,在全校比赛中多次为院队增光添彩,在平时的生活中也与同学打成一片,活泼开朗的性格颇受同学们喜欢。
学生是否有自我改变的意愿,直接影响着帮助他们的方法。对改变意愿较低的学生,如果辅导员找不到问题中的积极因素,可以从学生比较擅长的其他方面寻找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