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大学生心理健康(第2版)

第二节 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识别

字体:16+-

——心理问题大揭秘

大二男生小强是计算机专业学生,中学成绩优异,理想是成为一名成功的商人。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在高考报志愿时按照父母的意愿报考了师范类专业,因为师范类专业每月有生活补贴,可以减轻家里的负担。大学学习一年之后,小强越来越失望、郁闷,枯燥的高数使他非常厌恶,加之未来的教师职业也不是他理想的职业。小强开始逃课,迷恋网络游戏,虽然讨厌学习,可是这种堕落的生活又让小强有强烈的负罪感。多门课程挂科,小强面临被学校退学。

小强所学专业并非自己所爱,不爱学也不想学,索性破罐子破摔,放松对自己的要求,逃学、沉溺于网络虚拟世界,这是不理智的做法。其实很多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并非要一条道走到底。像小强这样的同学,不喜欢自己现在的专业,可以考虑修第二专业或向学校申请转专业,绝不应采取自暴自弃的方法。

随着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大学生群体规模也随之不断扩大,竞争越发激烈,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就业与发展的忧虑等诸多因素交织在一起,使当代大学生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也自然成为社会关心的热点之一。近年来,关于大学生因心理问题导致自杀、自残、伤害他人的恶性事件的报道频频见诸媒体,从而引起社会、学校和家长的关注。大学生群体中多数具有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他们有能力处理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压力和问题,有心理障碍或精神病性问题的是极少数。但是值得关注的是,心理疾病和其他任何疾病一样,都需要及时治疗,否则就会加重病情,给治愈带来困难。一般性心理问题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如不及时调适和疏导,就有可能导致心理障碍和精神病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