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

第一节 大学生就业形势

字体:16+-

一、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一)毕业生成为社会就业岗位的主要竞争者

近年来,我国毕业生一直面临着三峰叠加的就业局面,即毕业生数量、农村向城镇转移劳动力数量、社会下岗失业人员数量的高峰叠聚。社会就业岗位数量增长远赶不上就业规模的增长速度,就业市场供需矛盾突出。据有关部门的数据统计,全国城镇每年新增劳动力1000万人,加上1400万下岗失业人员,每年需要安排就业人员2400万人,而社会新增就业岗位约900万,每年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缺口为1300万人到1400万人左右。2007年起,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占当年新增加的就业岗位数的55%,超过社会新增就业岗位的半数,而且比重逐年增加,逐渐成为社会新增岗位的主要竞争者。

(二)毕业生就业从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

自2002年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5%,已经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也从精英化向大众化就业转变,即高校毕业生原先只是在传统的金字塔形分布的靠近高端精英层面的社会岗位就业,现在更多的毕业生在更为大众化的相对低的岗位层面就业,出现就业的岗位层面扩大、下移和分化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是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必然,更是我国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的必然,是新科技、新行业、新职位不断出现进而对从业人员素质要求不断提高的结果。

(三)毕业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存在

虽然我国的高等教育与发达国家相比,无论是从发展规模还是培养质量上看,都存在较大差距,但大学生仍然是我国劳动力资源中的宝贵部分。然而我国大学生就业却出现了很严峻的局面。数以百万计的大学毕业生失业,劳动力市场上出现了大量的岗位空缺与大量寻找工作的失业者并存的“结构性失业”现象。最典型的大学生“就业难”与“技工荒”并存的现象,反映了大学生就业结构性矛盾。一些大学生求职面临一定困难,而很多需要人才的地方和岗位又招不到合适的人才,出现“有人没事干,有事没人干”的现象。这种矛盾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