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导演吴宇森曾说,“《赤壁》是给全世界讲三国的故事”。吴宇森有在美国好莱坞长期工作的经验,对美国观众的口味应比较了解,但是《赤壁》在美国的销售成绩却不好。数据显示,该片美国版只卖了300多万美元,远不及预期。影片海外发行人、香港安乐公司总裁江志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赤壁》在美国的票房和影响力都没有《卧虎藏龙》好,因为美国观众觉得《赤壁》的场面在其他电影里都看过,不新鲜。”[1]这部为包括北美地区在内的全世界观众打造的影片,却因为里面有太多西方观众感觉生僻的典故与内容而难以被理解,它的大场面当然也未能令其顺利地走进国际市场。《赤壁》似为国际市场打造,却经历了滑铁卢的命运。
表5-1 2003—2012年中国电影市场票房前十位[2]
续表
我们都知道,中国电影市场的票房规模和观众人次连续10年以30%以上的速度增长,目前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第三大电影生产国。但是,2012年的中国电影国内市场发展到170.73亿元,同比增长30.18%,而海外票房与销售收入仅有10.63亿元,同比减少48%。海外市场急剧萎缩,中国电影走出去能力薄弱,越来越多的中国电影在本土市场上表现抢眼,却不能如预期那样赢得海外市场。
中国电影2003年开始产业化以来,“走出去”成为中国电影最重要却有着相当难度的诉求。中国国家形象和文化软实力需要提升,不仅在民族性的文化表达上要发出自己的声音,也要让中国电影更快地融入到世界电影市场竞争的格局之中。虽然,从这些年的国内电影票房排名来看,进入年度前十名的国产电影大多为合拍片,合拍片呈现整体强势发展的态势,但是,目前合拍片更多把目光停留在绚丽的特效、视听包装、动作设计和资金投入上,却对电影的软实力,包括电影所包含的艺术、思想与价值观不尽重视。合拍片在电影文化上应怎样加强深度合作,是需要重视的“义理”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