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卡尔施塔特的宗教改革和维登堡**
沃姆斯帝国议会以后,宗教改革运动向纵深发展。
在宗教改革的策源地维登堡,自从路德改名换姓(容克尔·乔治)躲进瓦特堡以后,尽管有反对路德及其学说的教皇令和帝国禁令,那里的空气仍然是自由的,人们继续怀着**去参加讨论种种问题的辩论会。有人形象地说:“在小城维登堡有使人难以置信的精神财富”。曾经授予路德博士学衔并陪同他参加莱比锡辩论的维登堡大学教授卡尔施塔特,是辩论会的积极参加者。卡尔施塔特,原名安德烈亚斯·博登施泰因,因生于法兰克尼亚的卡尔施塔特城,遂以城名姓。他学识渊博,懂希腊文和希伯来文,注释过奥古斯丁的著作,被誉为大神学家和大哲学家。他与路德有多年的友谊,人们把他比作一盏小灯,称路德是一盏大灯。
热情暴躁而又自信心很强的卡尔施塔特,依据路德所倡导的宗教改革学说,不断写文章或在辩论会上激烈攻击修道誓愿、穿僧衣、独身(认为强迫教士成婚比强迫独身好得多)、崇拜圣像和弥撒中的献祭思想,认为必须立刻清除这些中古教会的礼仪和习俗才能实现真正的福音。另一位奥古斯丁会修士加布里尔·慈维林,则攻击弥撒是一种犯罪,甚至主张废除僧侣制度。
1521年9月底,梅兰希通和他的几名学生公开实行两种形式的圣餐,还简化礼拜仪式并用德语做礼拜。
在他们的鼓动和带领下,1521年11月,维登堡有两名教士公开离开修道院结了婚,接着又有13名教士离开修道院。修道院十分恐慌,赶忙派人严加守卫,否则有走空的危险。12月3日,一批学生和市民带着刀子冲进教堂,夺走正做弥撒者手里的弥撒书,向祈祷圣母像的人扔石头,并把神甫从讲坛上拉下来。维登堡市政会要审讯肇事者,愤怒的市民则要求释放被捕的群众,否则便公开起义。大概同时或稍晚一些,迈森和图林根的僧侣们决定:“芸芸众生必须服从上帝的道,不要容忍某些人类立法的压迫;每个人可以自由离开修道院或留在里边;但是,不能责备离开者是放肆追求肉欲;愿意留下的要认真穿上僧衣,并服从他所选择和隶属的上司。”[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