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多元成功路:与农村青年谈人生选择

好出门不如赖在家,城里人交往与咱有反差

字体:16+-

从乡土宗法伦理习俗到城市市场法治秩序,是进城农村青年必须直面的价值观念变革、行为规范转换和身份角色蜕变。

“好出门不如赖在家”,这是我们传统乡土文化和宗亲社区生态的真实写照。

在农村,大家乡里乡亲,彼此知根知底,邻里谁谁家某某大是小非,没有什么秘密可言。大家觉得很自然、很温暖。但是一到城市,这种情形和感觉就大不一样了。虽然街上行人熙熙攘攘,但都来自四面八方,彼此之间虽然摩肩碰背的,但相互又都不知底细。这种“熟悉而陌生”的孤独感,是我们从农村来到城市最不堪忍受的心理压力。

但是,应该看到,我们“内外有别”的传统乡土文化,其实是有很大封闭性和局限性的。人们交往只局限于亲朋好友熟人之间,在日常中,所谓的“友好态度”也只限于自己周遭的小圈子,而对自己不认识的人不仅谈不上“友好”,很多时候可以说是一种“横眉冷对”了。越是封闭的小地方,这种“内外有别”的人际关系,表现得就越明显。

例如,你到西北内陆地区,即便是在城市,饭店服务员对于陌生客人的态度也往往是“冷”的;而在东南沿海地区,这种态度你可能很少遇到。一次,我到甘肃东北部一个地方去讲学,对方安排我从西安拼出租车到目的地,正好遇上两位当地人从西安回乡,五黄六月大热天,三个人肉粘肉地坐了十几个小时的车,到那里以后臂膀上都出了红红的一片痱子。就这样一路上,我曾几次试图与两位同路人搭话,人家就是不冷不热甚至很敌对地敷衍我,后来我也只好沉默不语,在憋闷的气氛中如坐针毡地熬过那苦难的漫长旅程。

然而,你如果到开放的、市场经济发达的大都市,这种“对熟人像春天般温暖、对生人像寒冬般冷酷”的反差,可能就没有那么大。当然,现在我们中国的所谓城市人,其实或直接或间接,都是来自传统“内外有别”文化中的农民,因此骨子里都脱不掉这个根深蒂固的“乡土”气息。只是这种乡土气息,在城与市的特殊文化氛围中发生了某种“变异”,可能演化为一种“市侩”或“小市民”文化,他们城里人也会自觉不自觉地持有一种居高临下的“排外”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