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人物对比外, 小说还大量使用景物对比(如小说著名的开篇, 即是以自然界春光明媚生机勃勃来对照的人世间生灵涂炭强暴肆虐, 让生机勃勃的美好、纯洁的大自然与作茧自缚甚至自相残害的污浊、丑恶的人世两相对照, 从而有力地表达对人世和社会的否定与批判:“尽管好几十万人聚居在一小块地方, 竭力把土地糟蹋得面目全非, 尽管他们肆意把石头砸进地里, 不让花草树木生长, 尽管他们除尽刚出土的小草, 把煤炭和石油烧得烟雾腾腾, 尽管他们滥伐树木, 驱逐鸟兽, 在城市里, 春天毕竟还是春天。阳光和煦, 青草又到处生长, 不仅在林荫道上, 而且在石板缝里。凡是青草没有锄尽的地方, 都一片翠绿, 生意盎然。桦树、杨树和稠李纷纷抽出芬芳的粘稠嫩叶, 菩提树上鼓起一个个胀裂的新芽。寒鸦、麻雀和鸽子感到春天已经来临, 都在欢乐地筑巢。就连苍蝇都被阳光照暖, 在墙脚下营营嗡嗡地**。花草树木也好, 鸟雀昆虫也好, 儿童也好, 全都欢欢喜喜, 生气蓬勃。唯独人, 唯独成年人, 一直在自欺欺人, 折磨自己, 也折磨别人。他们认为神圣而重要的, 不是这春色迷人的早晨, 不是上帝为造福众生所创造的人间的美, 那种使万物趋向和平、协调、互爱的美; 他们认为神圣而重要的, 是他们自己发明的统治别人的种种手段。”尤其是省监狱办公室的官员, 他们“认为神圣而重要的, 不是飞禽走兽和男女老幼都在享受的春色和欢乐, 他们认为神圣而重要的, 是昨天接到的那份编号盖印、写明案由的公文”)、贫富之间的生活遭遇对比等, 深刻揭示了阶级的对立和矛盾, 突出小说的社会批判意义, 增加了作品的批判力量, 在很多地方也突出了作家的哲学思考。
第二, 复杂而细致的心理刻画。托尔斯泰善于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 他对人物的心理刻画细致入微, 既深入各种人物的内心, 又抓住其瞬息间的思想感情变化, 进行复杂而生动的心理表现与心理分析, 熟练地运用“心灵辩证法”[8]精雕细刻, 从而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跃然纸上。如:卡秋莎有了身孕之后听说聂赫留朵夫这一天要乘火车经过小镇, 她冒着秋夜的风雨, 到火车站去, 想见到离开这么久的聂赫留朵夫(心理过程开端)。但她在路上迷了方向, 等跑到车站时, 第二遍铃都响过了, 她赶紧跑上月台, 一眼看到聂赫留朵夫坐在一辆头等客车的窗子里。她一再敲窗子也没有用, 因为列车已缓缓开动, 越走越快, 她一直跟随火车向前跑, 没有同聂赫留朵夫照面, 火车就开走了。于是她抽抽噎噎地哭起来, 她想:“等下一班火车开来——往车轮底下一跳了事(心理过程的中间发展变化), 可是, 她身子里面他们两人的孩子, 却猛地一动, 使劲一顶, 慢慢伸开手脚, 然后用一个什么很小、很细、很尖的东西又顶了一下(生理因素)。”忽然, “她对他的满心怨恨, 她不惜用死来报复的打算——一下子全都消散了”(心理过程的结尾)。又如在没有与聂赫留朵夫结合这一问题上, 玛丝洛娃的心理过程就是颇为复杂的。当她开始爱上聂赫留朵夫后, 她认为和他结婚是对他的拖累和毁灭, 而这也是自己的堕落, “是一种可怕的堕落, 比以往一切堕落都要坏的堕落, 所以她决不同意这件事”。与此同时, 她复杂内心世界还有另一心理活动流程:“她凭女人的感觉, 很快就揣摩到西蒙松在爱她, 她想到居然在这样一个不平凡的人心里引起了爱情, 她在她自己心目中的地位就提高了。”她进而感到:“聂赫留朵夫是出于慷慨, 又由于过去发生的事情, 才向她求婚。可是西蒙松却在她现在的境遇里爱她, 只因为爱她而爱她。”于是, 她接受了西蒙松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