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俄罗斯文学讲座:经典作家与作品

俄罗斯文学讲座:经典作家与作品 (下册) 20世纪俄国文学04

字体:16+-

后现代主义文学是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并在此后尤其是两个世纪之交颇为兴旺的一个文学流派, 大多数学者认为安·比托夫的《普希金之家》(1978)是俄罗斯后现代小说的开山之作。该小说创作于1964—1971年间, 但直到1978年才在美国出版, 1987年“回归”俄国。小说刻画了奥多耶夫采夫一家祖孙三代知识分子(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精神贵族、苏联知识分子、消亡中的知识分子)的形象, 描述了他们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命运和生存状态。在艺术上, 小说采用典型的后现代主义手法。整部作品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是以苏联科学院俄罗斯文学研究所(普希金之家)的一位青年研究人员为主要主人公的长篇小说, 其中写了他的家庭、爱情和工作; 二是插入的两篇故事、一篇文学论文和一篇随笔; 三是作者给小说写的注释。把这些体裁不同、文体不一的材料编在一起, 使这部作品显得内容庞杂、结构散乱, 具有一般后现代主义文学常有的拼凑性和多文体性, 同时刻意保留了一些带有划掉标记的句子, 好像不小心把这些句子从草稿上誊写到文章中; 还保留了作家本人对标注进行的修改以及书写错误的句子, 似乎是排字工人的排版错误; 作家在小说中还故意把自己的名字“比托夫”写错, 等等。作家试图以此来干涉读者的阅读, 使读者仿佛置身在小说创作过程中, 经历着正在发生的事情, 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作者与读者的明显界限, 文学作品和生活的界限同时也被打破。小说中对俄罗斯古典文学的一系列主题、人物、情节和场景进行了重现和戏仿, 也是后现代主义文学常用的手法。小说中还包含情节故事的不同处理方法和变体, 这使得叙事具有不确定性。正因如此, 人们将其视为较有代表性的后现代主义小说。

维·叶罗菲耶夫的长篇小说《从莫斯科到佩图什基》写成于1969年, 1972年在巴黎出版, 20世纪80年代末“回归”俄国。主人公嗜酒成癖, 故事由他用第一人称叙述。他从莫斯科乘火车去佩图什基, 在车上一面不断喝酒, 一面回忆往事和发表议论, 内心独白在叙事中占有很大比重。由于叙述者是一个酒鬼, 他的意识迷离恍惚, 飘忽不定, 讲话东拉西扯, 断断续续, 因此叙事类似酒后胡话, 这符合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通常所用的叙事混乱无序、跳动性大的写法, 不过其中也包含着某些警句以及过去的规范和格言的戏仿。这部作品被某些人称为后现代主义的“经典作品”, 与安·比托夫的《普希金之家》一起, 开创了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先河, 对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形成起了重要作用, 为作家带来了世界声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