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俄罗斯文学讲座:经典作家与作品

第二讲 索洛古勃:揭示荒诞生存的作家02

字体:16+-

其三, 他以表面上极其真实的社会描写, 达到了高度象征的艺术境界, 他所描写的外省小城成了整个人类的生存之地, 从而达到了最高的象征境界——既写实又象征, 不仅从平庸严酷的现实中折射出整个人类可怕的荒诞生存困境, 而且具有多种解读的可能性。

首先, 是彼列多诺夫形象所达到的高度象征。周启超指出:“关于彼列顿诺夫(即彼列多诺夫——引者)这个人物的象征意义, 多少年来评论家们基本上有大体一致的看法。这个人物是‘小人物’中由卑微走向卑劣走向变态走向疯狂的典型, 是被恶魔缠身的妄想狂患者, 同时也是整个沙俄社会存在的产物。他不仅是生活中恶的化身, 也是人类生存原本具有的疯狂的化身。他是折磨别人、扩散魔鬼习气的小魔鬼, 同时又是整个生存本身的牺牲品。在象征派心目中, 他更是整个存在本身荒诞性的标志。”汪介之进而指出:“批评家柯·楚科夫斯基在论及彼列多诺夫这个形象时曾经写道:‘世界令他恶心, 就像令索洛古勃和某个时期的果戈理恶心那样。’在《卑下的魔鬼》问世24年以后, 法国作家萨特才以‘恶心’为题, 推出了一部成为存在主义代表作的长篇小说。”可见, 彼列多诺夫不仅是整个存在荒诞性的一种体现, 而且较早地体现了存在主义的“恶心”感。

其次, 是柳德米拉与萨沙这一情节的象征意蕴。对此, 学者们有不同看法。马克·斯洛宁认为:“柳德米拉是一个心理变态的半处女, 她是由于**虐心理作祟而与萨沙发生不正当关系的, 皮里亚诺夫(即彼列多诺夫——引者)是受种种邪恶力量和受小恶魔所象征的人生之种种兽性之害, 象征美的柳德米拉与萨沙则崇拜死与性, 此两者也是属于撒旦魔鬼的领域。”一些俄国学者认为, 这体现了索洛古勃颓废主义的世界观, 宣扬沉湎于酒色, 陶醉于肉欲。我国的李志强也认为, 柳德米拉满口都是对古希腊多神化时代的向往, 可是她的向往明显具有两大特征:一是庸俗化, 二是色情化。她对人体的崇拜是粗俗的、情欲式的。她对萨沙的肉体与其说是欣赏, 不如说是一种原始情欲的冲动, 这种冲动使她千方百计地去引诱当时还很纯洁的萨沙, 将他一步步引向深渊。另一些学者则认为小说中两条线索构成“对立对比”关系:作家把柳德米拉与萨沙的世界审美化、诗意化, 高度赞扬人体美, 正是想以此来对抗彼列多诺夫的恶魔世界和丑陋的尘世世界——现实世界如此庸俗丑陋, 如此荒诞不经, 沉浸于自然的造化(人体美), 也不妨是一条出路, 甚至是唯一的出路。匈牙利女学者列娜·西拉尔德则提出小说的两条情节线索“同位同构”的观点。她认为柳德米拉这个形象的象征, 与彼列多诺夫形象的象征, 不是对立的而是同位的。表面上, 彼列多诺夫那种“变色龙”似的虚幻的世界, 与柳德米拉那种“快乐的、明朗的、花枝招展香水扑鼻”的虚幻的世界是不同的, 实际上这两个世界的本质是相似的。这两种虚幻性的本质正在于“潜在的虐杀男童”情结:小说中彼列多诺夫和柳德米拉都想着法子折磨同一对象——中学生萨沙。她还把“潜在的虐杀男童”情结放到索洛古勃小说创作的总体主题系统中加以论证, 因为“宁静的男童”这一形象在索洛古勃的其他长篇小说与许多短篇小说中占据着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