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至爱交响曲是布鲁克纳的,还可能有贝多芬、勃拉姆斯、舒伯特和马勒的,但是我最常听柏辽兹的《幻想交响曲》却有好多理由,最具说服力的是它乃我青春期的“圣经”。我所推崇的《幻想交响曲》随着岁月的更替,竟有不下十个版本爱不释手,常听常新。
虽然科林·戴维斯在40年间先后有不下5个优秀版本问世,但我独青睐1974年他与阿姆斯特丹音乐厅乐团合作的录音。它在情绪上是最统一的,没有伦敦交响乐团版的兴奋和煽情,也没有维也纳爱乐版的圆熟和精细,它的速度从容适中,许多动人的段落很自然地慢了下来,有驻足顾盼的感觉。这个版本的音响效果不是最好的,但指挥家还是制造出强烈的动态对比和清晰的声部层次。类似戴维斯风格的所谓英式“幻想”,我心中还有一个托马斯·比彻姆与皇家爱乐乐团的版本永远割舍不下。它首先是音响迷梦寐以求的唱片,而其音乐性或许更值得大书特书。它算是一个异数,远离传统,远离定式,处处铭刻着比彻姆的印记。节奏与力量极尽变化之能事,弦乐仍保持比彻姆式的锐利、透明,音色的明暗对比十分强烈,但总的调子偏冷,动与静的相互衬托营造出逼真的临场氛围。必须强调,我拥有的是一张美国版,1986年发行的,价值珍贵。
所谓正宗的“法式”风格,应该不出夏尔·明希与巴黎乐团、安德烈·克路易坦与爱乐乐团或者让·马蒂农与I'O.R.T.F国家乐团三个名版。但如果从这种诠释理念进入,我倒是更喜欢郑明勋与巴士底歌剧院乐团的味道和色彩。当然,作曲家皮埃尔·布莱兹的两个版本我们也可以做“法式”的想象,特别是他与克利夫兰乐团的录音将对声音的细致刻画做到了极限。同样是法国人的马克·明科夫斯基与马勒室内乐团的版本是一个具有“本真”意味的“原典版”,不仅刻画细腻,还具有真正的法国情调,是那个时代浪漫主义的优雅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