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文字来创造音乐,就是说,把诗提到音乐底纯粹的境界,正是一般象征诗人在殊途中共同的倾向。梵乐希(瓦莱里)尤不讳言他是马拉美——那最丰富、最新颖、最复杂的字的音乐的创造者。他从没有说到马拉美而不说及自己的,也没有说及自己而不说及马拉美的。浅见者流,因而讥诮他在诗里没有新的创造,以为他都是踏马拉美底旧辙的;而他底狂热的崇拜者,则又以为他们两者之间,有天渊之隔,毫无影响底迹象。平心而论,梵乐希的艺术观,到某一程度上,是完全采纳他底先进的。就是他底诗之修词和影像之构造,精锐的读者,尽可以依稀地寻出马拉美底痕迹。况且马氏逝世,他正当感受性最富之年。这老师底高洁惓慻的一生,影响于他底人格,因而影响于他底艺术之深而且永,自不待言。可是马拉美底模糊,恍惚,昼梦般的迷离,正是梵乐希底分明,玲珑,静夜底钟声一般的清澈。前者的银浪起伏,雪花乱溅,正是后者底安平静谧的清流,没有耀眼的闪烁,只有滟潋的绡纹。前者底是霜月下的雪景,雪景上的天鹅底一片素白空明,后者底空明中细认去却有些生物飞腾,虽然这些生物也素白得和背景几不能分辨。
[1] 张英伦等:《外国名作家传》(下),539页,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
[2] 张英伦等:《外国名作家传》(下),542页,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
[3] 张英伦等:《外国名作家传》(下),542页,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
[4] 潞潞:《准则与尺度——外国著名诗人文论》,10页,北京,北京出版社,2003。
[5] 潞潞:《准则与尺度——外国著名诗人文论》,6页,北京,北京出版社,2003。
[6] 潞潞:《准则与尺度——外国著名诗人文论》,6页,北京,北京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