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字
哈拉巴文化时期,印度河流域人民创造和使用的文字,因刻于印章之上,故称为“印章文字”。这种文字就现在所知有500多个符号。可惜这种文字至今还未释读成功,其所属语系亦不清楚。后来,属印欧语系的所谓雅利安人入居次大陆,他们在吸收哈拉巴文化成果的基础上,创造了一种新的文化,其语言和文字都与哈拉巴文化时期大不相同。他们使用的是婆罗米文、佉卢文和梵文,其中流传最广的是梵文。梵文是一种字母文字,受阿拉美亚文字的影响创造而成,由47个字母构成。吠陀等文献就是用梵文写成的。
图10.1 梵文、婆罗米文
二、文学
古代南亚人民留下了丰富的文学作品,其中最早的是吠陀文献。四部吠陀是宗教文献,也是文学作品集。另外,古代南亚人民还创作了两部著名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它们都是用梵文写成的,比希腊的《荷马史诗》还要长。其中《摩诃婆罗多》约10万颂(每颂2行,每行16个音),《罗摩衍那》2.4万颂。前者的作者相传是毗耶婆(广博仙人),后者的作者相传是蚁垤仙人。
《摩诃婆罗多》原意为婆罗多的战争。原书18篇,2109章,最后还有第19篇作为补遗。其中心故事是讲述婆罗多王的后裔俱卢族的堂兄弟之间的斗争。俱卢族的持国王有100个儿子和1个女儿,其弟般度王有5个儿子。王国被一分为二,一部分为持国王之子统治,一部分为般度之子统治。但持国王之子放逐了般度之子。当他们从流放地回来后,便要求归还自己的王国,于是引起18天大战。战争进行得十分激烈、残酷,最后持国王的100个儿子尽皆战死,般度诸子获胜。该史诗包括了丰富的知识,是古代南亚的一部百科全书。
《摩诃婆罗多》原书18篇篇名如下:《初篇》、《大会篇》、《森林篇》、《毗罗吒篇》、《斡旋篇》、《毗湿摩篇》、《德罗纳篇》、《迦尔纳篇》、《沙利耶篇》、《夜袭篇》、《妇女篇》、《和平篇》、《教诫篇》、《马祭篇》、《林居篇》、《杵战篇》、《远行篇》、《升天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