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代印度波斯文明

第二节 早期吠陀时代(公元前1500—前900年)

字体:16+-

早期吠陀时代亦即梨俱吠陀时代,是雅利安人的军事民主制时代。

雅利安人原来可能是居住在南俄罗斯草原和中亚地区的游牧民族,大概在阿姆河、锡尔河、咸海和里海一带。公元前2000年代上半叶,他们开始大举向外移民。一支向西南进入伊朗高原,其中有些又继续西进,闯入两河流域、希腊和意大利半岛,劫掠了这些文明地区,对这些地区的文明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向东南的一支则经阿富汗,过兴都库什山口,于公元前1500年前后进入印度河河谷。这些在后来创造了印度文明的雅利安人和在伊朗高原创造了米底和波斯文明的雅利安人,原来可能是具有亲缘关系的。

图2.4 吠陀经

关于雅利安人侵入印度之后的历史的史料主要保存在《吠陀》以及解释《吠陀》的《梵书》、《森林书》、《奥义书》和两部大史诗中。《梨俱吠陀》是最古老的一部《吠陀》,其编纂年代大约在公元前12—前9世纪,反映了公元前1500—前900年这一时期雅利安人的情况。史学界一般都把《梨俱吠陀》所反映的时代称作“早期吠陀时代”。晚于《梨俱吠陀》的有《娑摩吠陀》、《耶柔吠陀》和《阿闼婆吠陀》。《娑摩吠陀》是从《梨俱吠陀》里摘录下来的颂歌节句,按其在祭祀仪式中使用的需要排列而成。《耶柔吠陀》是祭祀和奉献牺牲时使用的祷文集,是祭司主持祭仪时用的手册。《阿闼婆吠陀》成书较晚,是驱魔禳灾、平息神怒的咒语,其中夹杂着许多世俗生活方面的内容,与《梨俱吠陀》大不相同。这后3种《吠陀》成书较晚,所反映的时代为公元前900—前600年或更晚,史称“晚期吠陀时代”。

侵入印度河河谷的处于原始氏族公社末期的这些游牧部落自称“雅利安人”,意为“高贵者”。其实,他们比原来住在印度河流域的土著居民要落后得多。这些雅利安人带着他们的战车、人马、畜群、食物和供奉的神龛,一股接一股地涌进印度河河谷,把原来在印度河流域的居民赶到东部和南部。《梨俱吠陀》反映了定居在旁遮普地区的雅利安人的状况:他们不熟悉城市,并放弃了城市。他们与原来的土著居民发生了激烈战争,劫掠并占领土著居民的农业地区。他们不住城市,而是建立了一些散布在各地的村落。从《梨俱吠陀》中提到的资料看,雅利安人居住在旁遮普的五条河地区,基本上是在印度河文明的范围之内,而且还不是印度河文明的全部地区。例如,在《梨俱吠陀》中,就没有提到印度河的下游地区,说明他们在那时还没有占领那里。他们称土著居民为“达萨”(或“达休”),把达萨说成是黑皮肤的、没有鼻子或鼻子扁平的、说邪恶语言的人。很显然,在外表上他们与土著居民有着很大的区别。整个吠陀时代,雅利安人对达萨进行了不断的战争。《梨俱吠陀》中提到他们须应付敌人“一百个有柱子的堡垒”,歌颂他们的战神因陀罗是“城市的摧毁者”。先前的居民或遭杀戮,或被赶走,或被奴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