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帝统治的中前期,西汉强盛繁华,然而在其晚年,西汉却面临着内外交困的局面,这是由一系列的原因造成的。
第一,汉武帝中前期的一系列举措造成西汉国力疲惫。自武帝即位第七年,也就是公元前133年行马邑之谋开始,西汉对外战争,尤其是对匈奴战争连年不断。战争对国力的消耗极为严重。在三次大的战役之后,西汉朝廷甚至由于战马损失过多,再无法组织起强大的骑兵部队。尤为重要的是,战争需要大量的兵员,这就势必要减少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降低农业产量。此外,汉武帝本人在位期间,也在不停地修建宫室,见于史书记载的就有建章宫、明光宫、柏梁台、长杨宫、五柞宫等,再加上各地的行宫,以及不断修建的皇家园林,这也需要大量的财力、物力和人力。从公元前133年开始,汉武帝多次巡游各地。始皇帝仅有5次巡游,汉武帝的巡游却达20多次。在巡游的过程中,还在各地祭祀神灵,游览名山大川,更数次封禅泰山。如同始皇帝一样,汉武帝也有求仙问药之举,数次派人入海求仙,希望获得长生不老之药,甚至有方士因此封侯。以上这些,耗费了西汉大量的财力、物力和人力,尽管桑弘羊等人所进行的经济改革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但这些改革大多只论开源,不讲节流,到汉武帝晚年,国力疲弱已经在所难免。史书记载,在汉武帝后期,出现了“天下虚耗、人复相食”的局面,人民困苦到以人吃人来维持生计,这是乱世才会出现的情景;同时,还不断爆发人民起义。公元前99年,在南阳(今河南省南阳市),有梅免、百政起义,楚地有段中、杜少起义,齐地有徐**义,燕赵之地有坚卢、范主等人起义。为镇压这些起义,汉武帝颁布沉命法,宣布发生起义地区的官吏如果没有镇压,都要处以死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