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性自然灾害具有“突发性”和“灾难性”的特点,往往在短时间内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同时,也成为媒体报道的热点。
突发性自然灾害由于具有社会普遍关注、媒体新闻热点的特征,围绕事件的方方面面,会瞬间形成社会舆论重心。汶川地震使CCTV(中央电视台)在重大灾难事件直播的应对机制方面积累了经验;玉树地震使CCTV抓住了报道的先机,以迅速及时、信息透明公开、新媒体的多元报道赢得了舆论引导的主动权;芦山地震由于政府、媒体和公众之间的互动,使信息发布、传播和接受获得明显的效果。
2013年4月20日8时02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强烈地震。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CCTV迅速行动,前方的记者表现十分敏捷,报道状态主动、积极,后方编辑部处理整合信息及时、到位。
1.多渠道获取事实依据
面对突发自然灾害事件,媒体往往就像传感器一样发挥作用。首先,考验的是媒体对信息的感应速度。在一定程度上,感应的速度是对媒体在突发事件发生瞬间的决策态度、媒介意识、媒介行动的考验。
例如,在汶川地震时,CCTV新闻频道在地震发生34分钟后打出“突发新闻”提示字幕,根据新华社信息播放了汶川发生大地震的消息,包括震中和震级。44分钟后的15时12分,综合频道和新闻频道中断日常节目,进行全天候并机直播。汶川地震报道不但使CCTV积累了直播重大自然灾害报道的经验,更重要的是增强了对重大突发事件报道建立应急机制的意识和措施。
玉树地震发生后,CCTV新闻中心立即启动应急报道机制,于当日8时24分在综合频道和新闻频道《朝闻天下》节目中以字幕形式播发了玉树发生地震的消息。由于新闻频道在2009年改版中开通了大时段直播,最新消息的播发不用打断正常节目播出,因此在玉树地震24分钟后《朝闻天下》节目以“最新消息”做了口播。在地震发生后40分钟的8时42分,又以电话连线方式更新报道地震情况和救援情况。在玉树地震报道中,CCTV有效地演练了应急机制的启动和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