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3月12日、5月7日、7月24日和10月22日,新上台的美国第35届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在广播中发表了四次影响巨大的广播演讲。由于演讲是在总统府楼下接待室的壁炉前进行的,故称为“炉边谈话”。
他在四次“炉边谈话”中极其巧妙地利用广播这一强大的舆论工具阐明了实行“新政”的目标。美国新闻广播界称“炉边谈话”为美国政治史和广播史上的里程碑。
1.“炉边谈话”的时代背景
1933年初的美国,正处于经济大萧条时期,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席卷全国:许多工厂倒闭,学校停课,无数失业的人群流落街头;各州的银行相继倒闭,全国的金融心脏停止了跳动。整个国家万般激**,人民一片恐慌。不得人心的胡佛总统宣布说:“我们已经山穷水尽,再也没有别的办法了。”3月5日,罗斯福上台时,虽然华尔街街头国旗飘扬,庆祝新总统就职,但证券交易所却正式关闭了,芝加哥的商品交易所也关闭了。这是86年来破天荒第一次。为了挽救美国面临的经济危机,罗斯福决定实行一系列新的经济政策。然而,尽管他信心十足,声威赫赫,但美国统治阶层及大财团感到前途渺茫,对一切都失去了信心和希望。反对罗斯福实行“新政”的各种势力又在不断设置障碍。面对奄奄一息的美国经济和攻击“新政”的反对派,罗斯福感到在复苏僵死的经济同时,有必要首先大造舆论,指出美国并没有走到尽头,仍然有“出路”。他决定利用广播这一舆论工具直接向全国阐明“新政”目标。在他之前,柯立芝和胡佛两位总统都没有对广播演讲这种形式发生过兴趣。
3月12日,总统府楼下外宾接待室壁炉前装上了全国广播公司、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和相互广播公司的扩音器。罗斯福被人用轮椅推进这个临时布置的白宫广播室后说,他希望讲得自然些,就像坐在自己家里,听众也坐在他们家里,双方随意交谈那样。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华盛顿新闻办事处经理哈里·布彻说:“既然如此,那就叫‘炉边谈话’好了。”之后就真的作为正式名称叫开了。